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发疾病,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但是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我们应该提前做好预防,避免伤害。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栓脱落,可以发生肺动脉栓塞。病人突然发生胸痛,气闷,咳嗽,痰中带血;肺部有Ⅱ罗音,可并发胸腔积水。小血栓,可以自溶治愈;大血栓,突然阻塞肺动脉,可使病人猝死。谭鸿雁(1993)报道肺动脉栓塞8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有7例病人猝死。汪忠镐等(1994)报道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并发肺栓塞6例(5.8%),有3例死亡。认为发病3周以内,静脉血栓形成比较松动,容易脱落,并发肺栓塞。因此,病人应严格休息,不宜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肺栓塞。
临床上见到,先有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后又发生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下肢广泛性肿胀、胀痛、浅静脉曲张,同时伴有下腹壁、会阴部浅静脉怒张、曲张者,应考虑两方面情况:①两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②发生下腔静脉梗阻。两侧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至后期为血液倒流),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疗效,最后终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静脉瘀血综合征,使肢体处于病废状态。
>>>>推荐阅读:谈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病人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这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已被许多学者及检测手段所证实。
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page]
深静脉血栓病因病理介绍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的发病因素有:
1、如果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仅有单叶,或虽有三叶但不在同一平面,或瓣膜缺如,必然失去正常的瓣膜关闭功能。
2、瓣膜结构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游离缘松弛,因而不能紧密闭合,造成静脉血经瓣叶间的裂隙向远侧逆流。
3、小腿肌肉泵软弱,泵血无力,引起静脉血液积聚.导致静脉高压和瓣膜关闭不全。当仅有股浅静脉第—对瓣膜关闭不全时,引起轻度静脉血液向远侧逆流,但受阻于第二对瓣膜,尚不致产生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将顺序影响远侧瓣膜关闭功能。静脉血液的逆流量随之加重。
4、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以致造成瓣膜相对短小而关闭不全,故又称“相对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当瓣膜破坏一旦越过腘静脉平面,一方面因为血柱离心距离愈远.压力也愈高。另—方面小腿深静脉瓣膜破坏后,小腿肌泵收缩时,不仅促使血液向心回流,同时也向远侧深静脉及浅静脉逆流,从而出现明显的症状。来自近侧,髂股静脉的血柱重力,还同时作用于大隐静脉和股深静脉的瓣膜。大隐静脉瓣膜比较薄弱,位置较浅而缺乏肌保护.昕以当股浅静脉瓣膜破坏时,大隐静脉瓣膜多已失去功能,因而两者往注同时存在。
2013-06-28 1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