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分析鼻息肉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分析鼻息肉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它是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由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黏膜从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鼻息肉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而且男性略高于女性。引发鼻息肉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西医认为鼻息肉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程中鼻腔内形成成状的葡萄样白色囊性物,一般均采致手术摘除。


    分析鼻息肉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推荐阅读:解析鼻息肉的日常护理方法

      炎症刺激所致的鼻息肉,多是由于慢性鼻窦炎的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中鼻道等鼻窦开口处黏膜,使之发生炎性改变逐渐形成息肉。息肉体积增大会妨碍鼻窦通气引流,致使鼻窦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

      鼻息肉出现初期很小,不易被发现,它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传统的鼻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HCTP技术和手术切除。HCPT技术利用电容场产生的内热使得息肉组织干结、萎缩、脱落,但是这种方法对小于0.5厘米的息肉无法彻底清除,容易留下后患;而手术切除鼻息肉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术后容易复发。

      目前医学界比较流行的鼻息肉的治疗方法是“鼻内窥镜超微创手术”,该方法清除鼻窦内及鼻腔深处的细微病变,定位十分准确,而且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鼻腔的外形和原有的功能。而且很多患者都比较关注价格的问题,鼻内窥镜超微创手术比传统的手术方法费用还要低不少。[page]

      鼻内窥镜是一种自带光源,能对鼻腔进行具体检查的纤维光学设备,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于有良好的照明,清楚的图像,和放大图像的功能,可使内窥镜检查鼻腔更为精确。

      鼻内窥镜超微创手术,治疗鼻息肉由于治疗时间短,治疗时出血少、痛苦小,治疗后恢复快,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等优点而备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在在鼻息肉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小息肉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分析鼻息肉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4、未经治疗的小息肉,如无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疗。

      5、息肉摘除术后予抗炎及抗过敏治疗预防息肉复发。

      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鼻息肉的预防工作:

      1、 积极防治伤风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 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 戒烟酒,防御有毒气体及污染,粉尘对鼻、咽部长期刺激。

      4、 避免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推荐阅读:讲解鼻息肉的症状表现

      5、 不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

      6、 及时治疗鼻、咽部及周围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复发作。

      7、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

      8、 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2013-06-25 16: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