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溃疡的疾病常识与治疗方法
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经常暴露在空气里,接触病菌机会多。常因异物等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损伤以及沙眼及其并发症、内翻倒睫刺伤角膜,细菌、病毒或真菌乘机而入,引起感染而发生角膜溃疡。此外,如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维生素A缺乏、面瘫及眼睑疤痕致眼睑闭合不良均可引起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的疾病常识与治疗方法
症状
得病初期,眼睛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怕光、流泪、眼痛、角膜上出现灰白色小点或片状浸润;严重时
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睁不开眼,眼痛难忍,视力减退。球结膜呈紫红色充血,越靠近角膜越严重,角膜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如果细菌毒性强,合并慢性泪囊炎或全身抵抗力减低时,溃疡向四周或深层蔓延,形成前房积脓,甚至引起角膜穿孔,使视力遭到严重的损害。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常在1-2天内造成角膜穿孔,后果十分严重。而霉菌性角膜溃疡,开始症状较轻,溃疡面不规则,呈灰白色,前房常有积脓现象。
如果角膜溃疡得到及时治疗,溃疡可逐渐修复而愈合,但常结成疤痕,出现混浊。混浊有薄有厚,最薄的象天上的薄云,叫云翳;较深的溃疡治愈后留下一层象磨沙玻璃样的灰色白色斑,叫斑翳;最厚的叫白斑。由于溃疡穿孔而使虹膜脱出,粘在角膜上的叫角膜粘连性白斑。角膜疤痕对视力的影响与发生的部位有关,如疤痕在中央部位遮住了瞳孔时,即使很薄,也严重的影响视力。
得了角膜溃疡,必须及时治疗,以防疤痕形成,影响视力。首先应针对病因治疗,对泪囊炎、沙眼、内翻倒睫、角膜异物等应彻底治疗。眼滴抗生素眼药水,1-2小时滴1次,晚上涂眼膏,以减少角膜溃疡摩擦,促使溃疡早日愈合。溃疡严重时,需在球结膜下注射青、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严重者全身用磺胺或注射抗生素。对较大而深的溃疡,可滴1%阿托品液,每日1次,包扎眼睛、减少摩擦,有利角膜上皮生长,又可减轻疼痛。溃疡进展期或病毒性角膜溃疡,禁用可的松眼药水。
体征
①常伴有前方积脓的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溃疡,其发展程度与病程对比,相对为慢性者。
②眼部刺激症状与溃疡大小对比,相对为轻微者。
检查
取溃疡面坏死组织进行涂片检查,如能找到真菌菌丝,或取坏死组织进行培养,而有真菌生长,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采取标本方法是先滴表面麻醉剂,然后用尖头小刀片在浸润致密处刮取直径0.5毫米溃疡部坏死组织一小块,作为标本。一般先做氢氮氧化钾涂片检查,如果尚有标本可取,可同时作真菌培养。有时,一次以兔过多损伤瞳孔区角膜,切勿在溃疡深处采取标本,以防溃疡穿孔。
刮取标本时,有时已能在真菌性与细菌性之间作出初步鉴别。一般说来,真菌性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呈“苔垢”或“牙膏”样,质地疏松,缺少粘性;而细菌性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呈“胶冻”样,富于粘性。
真菌涂片法
取溃疡面坏死组织一小块置于玻片上,滴5%氢氧化钾溶液一小滴于其上,覆以盖玻片,略加轻压。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即可检得真菌菌丝。多者常满布视野,但少量菌丝则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涂片阳性,一般即可确定诊断。标本需当时检查,不能保存。
真菌培养法
取坏死组织一小块,置于固体土豆或沙氏培养基斜面上。如能同时接种在几个培养基上,则有助于提高培养阳性率。放在摄氏37度温箱内,每日观察。接种次日起即有真菌生物可能。如果一周后尚未见生长,即为阳性。培养法可以观察真菌菌落的形态、色泽,在显微镜下检查菌丝、孢子等,以鉴别菌咱,保存菌种以及作药物敏感度试验。培养的阳性率一般涂片为低。
常用治疗方法
消除诱因,及时处理和治疗眼部疾病;控制感染针对致病微生物;散瞳;热敷;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包扎;支持疗法可应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E和AD。[page]
顽固性的疗法
(1)角膜烧灼法。
(2)冷冻法,表面麻醉后,用荧光染色确定冷冻范围。
(3)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
(4)手术:小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医用粘合剂的应用。
角膜溃疡的疾病常识与治疗方法
瘢痕的治疗
用药物促进瘢痕吸收和手术。手术要根据角膜瘢痕的位置、范围、厚薄及对视力影响程度,可进行激光虹膜切除术,光学虹膜切除术或角膜移植术。对粘连性角膜白斑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可施行抗青光眼手术。
角膜病是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约有400万角膜病盲人,这些患者大部分都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角膜移植手术主要有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及全板层角膜移植、全角膜移植和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各种高难度的手术方式。角膜非常透明,没有血管,在免疫学上排斥反应相对较轻,因此,角膜移植是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我院已经成功开展了大量的角膜移植手术,使广大患者消除痛苦、重见光明。
板层移植术
它是一种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手术时切除角膜前面的病变组织,留下底层组织作为移植床。移植床通常很薄,甚至仅留后弹力层和内皮层。故凡角膜病变未侵犯角膜基质深层或后弹力层,而内皮生理功能健康或可复原者,均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临床常用于中浅层角膜斑翳或角膜营养不良性混浊,进行性角膜炎或溃疡、角膜瘘、角膜肿瘤,以及一些条件差不能作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眼球,为改良角膜条件先作板层移植。
穿透性移植术
是以全层透明角膜代替全层混浊角膜的方法。适应症按其手术目的可分为光学性、治疗性、成形性、美容性等方面。
防治
在角膜溃疡当中,裸露的角膜基质含有大量的胶原,生物胶可与富含胶原的组织相互交联、粘合;同时,生物胶当中的纤维结合蛋白具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有效刺激溃疡愈合,促进上皮再生。
根据临床研究,生物胶更接近生理愈合过程,新生血管较少,能够有效闭合角膜,有效的弥补了羊膜无法闭合缺损的缺陷。[1]
建议
手术仅仅是角膜移植的一部分,术后的处理和自我保健同样是角膜移植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1、定期复查。
2、角膜缝线拆除时间由医生定。如果缝线存在时患者视力良好,并且角膜地形图表现规则者,可考虑长时期保留缝线。
3、注意排斥反应的发生。排斥反应常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如果患者感觉眼红、痛,突然视力下降,角膜移植片变混浊,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4、安全有效滴眼药。注意滴管头不要碰到角膜移植片;两种以上的眼药水要交替使用,每次间隔几分钟,以保证药物在眼内的浓度。
5、合理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6、注意活动与休息。注意眼部卫生,不要揉眼;外出要戴防护眼镜,避免碰伤术眼。如属于单纯疱疹病毒炎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感冒、上呼吸道炎和过劳,不要吸烟,防止角膜炎复发。
2013-06-24 1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