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分享常见小儿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常见感染疾病

      1、新生儿皮下坏疽:

      常见的病原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此病。

      诊断:(1)全身症状:厌食、哭闹不安、高热等

      (2)局部有广泛红肿,边界不清,中央区颜色暗红,表皮下少量积液,有“浮漂感”。

      鉴别诊断:尿布症皮疹皮肤发红,无肿胀,硬肿症皮肤肿胀发硬而不红,二者均无全身中毒症状,新生儿丹毒少见,病区红肿,边界清楚,中央区无“浮漂感”。

      治疗:早期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抗菌素,局部早期多口放射状切开引流。

      预防:注意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尿布。


    新生儿常见感染疾病

      2、急性蜂窝组织炎:

      病因: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间限。口底蜂窝组织炎可引起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手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脓性指头炎,有剧烈跳痛。

      治疗:局部用鱼石脂软膏或硫酸镁溶液湿敷,应用有效抗生素,确定脓肿后需切开引流,口底蜂窝组织炎多需早期切开引流,手部蜂窝组织炎多需早期切开减压。>>>推荐阅读:专家谈小儿感染疾病

      3、脐炎:

      病因、病理: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侵入脐带残端引起。脐炎向周围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向深部扩散侵入腹腔引起脐源性腹膜炎,脐静脉受累后侵蚀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引起门静脉栓塞、肝脓肿。

      临床表现:脐带脱落后残端经常潮湿或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继而时间久后出现肉芽增生或脐部肉芽肿。脐周围皮肤略有红肿、糜烂。感染扩散则有发热。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脐茸、脐窦、脐肠瘘、脐尿管瘘鉴别。

      治疗:早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用呋喃西林纱布湿敷,2%龙胆紫或0.3%碘伏涂擦,分泌物要经常清除。脐部肉芽肿可清洁后用硝酸银棒烧灼,或电灼,或手术切除。[page]

      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1.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据调查我国婴幼儿肺炎的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死亡率为740.18/10万,是发达国家的10~25倍。易发肺炎的婴幼儿包括早产、低体重、人工喂养、先天畸形、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引起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肺囊虫病、真菌等。而环境污染、气候骤变、接触感染等因素是肺炎的诱发因素。

      由于肺炎的致病因素及诱发因素较为复杂,难以用单一的方法预防及控制其发生,要求社区护士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增强体质锻炼指导,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等方法来预防及控制肺炎的发病率,降低其死亡率。


    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2.消化道感染

      婴幼儿腹泻、急性胃肠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炎症。由于儿童的消化道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发生消化道的炎症。消化道炎症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年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为0.51‰。因此,社区护士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如提倡及辅导母乳喂养,指导父母及时为儿童添加辅食,进行有关营养、饮水及卫生方面的宣传,及时治疗,以控制其发生。>>>推荐阅读:小儿感染疾病诊断

      3.传染性疾病

      儿童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水痘、麻疹、小儿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痢疾、猩红热、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一般都有特定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免疫性等特点。目前我国虽然在控制儿童传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仍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仍然是社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4.寄生虫病

      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等因素,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较高。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蛲虫病及丝虫病。这些寄生虫常寄生在儿童的肠道中,影响其消化功能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产生各种并发症如贫血、梗阻等。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儿童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社区护士应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等,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综合介绍

    2013-06-17 14:42:42

小儿感染性疾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