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儿童龋齿的发病率从3岁开始增高,高峰期在6-7岁。此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原因大致为: 幼儿期的乳 牙龋齿随年龄增长始由恒牙取而代之,大儿童吃零食渐少同时又注意了口腔卫生,从而减少发病等。龋齿是由多因素所致的疾病,目前认为三联因素即细菌(变形链球菌)、宿主(指人体)和食物的相互作用,这是致龋的主要病因。


    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所以防治龋齿的措施应针对此因素制定。 首先,对宿主人体,在牙齿的发育期,要增加儿童的营养,保证供给婴幼儿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以利于婴幼儿牙齿的正常发育。

      其次,针对细菌和食物,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推荐阅读:小儿龋齿的预防与治疗

      1.孕期保健 孕妇要饮用含有一定量氟化物(如氟化钠)的水,其浓度为0.7-1.2毫升/升或多吃蔬菜、水果、喝茶、牛奶等含有一定量氟化物的食物和饮料,对小儿将来的牙齿发育和减少龋齿发生的机会,都有明显的好处。

      2.婴幼儿早期口腔卫生保健 避免婴幼儿的“奶瓶综合症”,这种口腔病会导致乳牙广泛受到腐蚀,以3-4岁小儿最为典型。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不让婴幼儿含着装有奶汁或果汁的奶瓶睡觉。母亲给婴儿喂奶时,一旦发现婴儿已睡着了,就要及时把乳头脱出。 父母应为乳婴儿刷牙。

      在婴儿乳牙萌出前,父母可用一块约5厘米正方形的纱布蘸淡盐水,轻轻擦试婴儿的牙龈上的菌斑去除。从3周岁开始,父母应指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己处理口腔卫生的习惯。

      我们应提倡在饭前或喝水时吃糖果。这样比把糖果作为两顿饭之间的零食好得多。 两顿饭之间的加餐最好是鲜水果、蔬菜、牛奶、果汁、饼干或胡桃、栗子以及爆米花等食物。

      小孩每天吃粮果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并应同时控制其数量,否则小孩在口中含糖时间过长,既限制了唾液中化学物质对细菌产酸的中和作用,又会助长口腔中细菌的繁殖。

      容易造成口臭和形成龋齿。 茶水有护齿的功效,特别是对儿童,可以把茶水作用预防龋齿的药剂使用。经牙科医生化验表明,一口茶水中所含的氟,比一口一般水中的含氟量要多三倍。[page]

      现代幼儿5大健康威胁—蛀牙

      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生活水准的提高,现代幼儿有着较多的文明病,而这些看似不大,实际却对幼儿身心危害极大的病痛,如果没有及早获得控制,将会对孩子影响深远。曾有这样一篇报导:

      一个12岁大的孩子,因为蛀牙,一次被拔掉14颗牙齿,而造成了持续昏迷。姑且不论谁对谁错,但可显见,蛀牙已成了现代幼儿的健康威胁。其次,近视、肥胖、过敏、抵抗力弱等,都让现代父母特别担忧,同时也是现代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值得为人父母提早给予关注。


    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蛀牙

      据调查,儿童持续居高不下的流行疾病为眼疾、近视眼。另一项就是蛀牙,到底有多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蛀牙?而且蛀牙很多?宝宝牙齿蛀掉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如果找到了原因,家长又如何去加以预防呢?

      蛀牙固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到21世纪仍有数不尽的研究,利用更新、更准确也更彻底的方法来解决及治疗蛀牙问题。以下将介绍幼儿蛀牙的困扰。

      儿童蛀牙率高

      蛀牙正式学名为“龋齿”,外国人习惯告诉他们的孩子说的词叫做“Carity”,也就是说牙齿上有了个“洞”。6岁以内的孩子一般全部换一套新的大人牙,也就是“恒齿”,还没有可以用一辈子的恒牙之前的牙齿就称为“乳齿”。

      6岁孩子乳齿的蛀牙率约88%,也就相当于在一个20~30位孩子的幼儿园大班,大概只有两三个孩子没惹上牙齿破了洞的麻烦。在美国,12岁以内的孩子有超过50%的口腔里没有一颗蛀牙,这其中没有一颗牙有被主动拔掉或被填补的记录。

      蛀牙与种族、环境或是生活水准有关吗?的确,蛀牙在全世界的分布的确不平均,美国、加拿大、北欧此类发达国家比较优异,蛀牙速率下降;而中国、墨西哥、智利、泰国属“高蛀牙发生率国家类”,可见在预防蛀牙上,我们的工作和任务还相当艰巨。

      造成蛀牙的原因

      儿童乳牙蛀牙既然这么普遍而且严重,家长们应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蛀牙就已经被学者们归纳成一个三连环的简图,其一,蛀牙其实是少数致病细菌所导致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即“细菌”的感染;其二,必须具有“牙齿”以作为细菌附着及侵犯的对象;其三,必须具有“受质”,也就是各类的食物,以利于细菌生长代谢的滋养成分。

      后来学者们对此三环因素,加以补充了一个环——“时间”,成为回环因素,也就是说,蛀牙感染若想“成立”,必须要靠足够时间的接触培养才行。蛀牙致病菌种,已经被找到并且证实了就是“突变种链球菌”,尤其孩子口腔内种类繁多,唯它可以发挥特殊的黏着效果,附着在平滑的牙齿表面,之后滋生蔓延形成一个外表白色粘稠不易被去除,内部环境稳定,大量繁殖后代的“生物膜”。它常常在孩子乳牙邻接牙龈的凹陷区带,形成整区环状的所谓牙垢。大家熟悉的牙垢若是指残留在口腔的食物,其实也没错,但更大的成分是细菌,所以更正式的牙垢叫作“牙菌斑”。牙菌斑里面的突变形链球菌,对人体全身性不造成其他的致病感染,只是它在口腔内为了求生存,利用残存食物中的糖分,代谢后所遗留的产物就是“酸”。

      而牙齿表面坚硬的珐琅质,占97%的含钙无机化合物结晶,在酸白环境当中,就不得不把钙离子丢掉,游离到口腔潮湿的口水中,而结晶结构就开始软化了。

      预防及保健方法

      既然我们确定“突变种链球菌”是罪魁祸首,有无破解利用之道呢?首先,它可以当作一个蛀牙致病的指导,它从哪里来的,它从口腔中增长繁殖到多少数量?有没有办法被赶走或是取代在口腔的霸主地位,都是科学家们冥思苦想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我们要说的是牙齿本身。乳牙蛀牙是不是没关系,不蛀掉怎么会长新的成人牙呢?其实乳牙的蛀牙与乳牙的特性有关。乳牙虽然比恒牙更偏白色,也更漂亮,但最外层珐琅质非常薄,而且它的神经腔也就是牙髓腔特别膨大。因此,一旦牙表面脱钙,会以较快的速度侵犯到较深层,很容易到达乳牙的牙本质,造成酸软、敏感,甚至必须要做根管治疗。

      “奶瓶性蛀牙”,它的特点是侵犯宝宝平滑面的上颚前牙,而且在婴幼儿时期即可能发生,造成美观上及治疗上的影响。

      >>>>推荐阅读:谈儿童龋齿的预防与保健

      另一个在上、下颚的犬齿与臼齿的部位,于牙表面形成区域性、斑块状或是环状的白点或黄褐色的缺损,称为“先天性珐琅质钙化不全”,它影响的深浅、大小,有可能造成牙菌斑特别容易囤积,其本身钙化结构就已经不好的情形,也更加速蛀牙,不能掉以轻心。

      乳牙不好,恒牙、臼齿咬合表面的发育沟,更是不能忽视。沟纹的平滑程度,可能是浅湾或深谷,更可能在发育时两面互相排挤,而造成不见天日的暗袋,使得刷牙困难。所以牙齿本身天赋的条件还不见得真正“人人生而平等”,而条件差的也不用气馁,加强预防、早期治疗还是有效的。

    2013-06-13 14: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