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通过患者病例细说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的任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在妊娠的这一特殊时期,病毒性肝炎不仅使病情复杂化,重症肝炎也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胎儿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增高;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发病率增高;而且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肝炎病毒,尤以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为高,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那么由小编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案例让大家提高警惕。

      患者病例1、

      2007年3月,一31岁女性患者由于1周来全身瘙痒,其助产士建议其住进St Michael医院的产科。该患者已经怀孕24周,既往曾怀孕2 次。第1次怀孕于孕11周流产,第2次怀孕于孕30周时胎死宫内。宫内死亡的原因尚不明确;当时进行的血栓形成倾向筛查和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其他特殊病史。患者无皮疹。血压和神经系统基础检查结果均正常。尽管无黄疸,也无慢性肝病的表现,但肝功能却显著异常;血液学检查结果无其他异常。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脐动脉(UA)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自身抗体筛查为阴性;检查结果显示近期未感染HAV、HBV、HCV、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弓形虫、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或Q热,也未处于以上感染性疾病的活动期。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肝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无纤维化或硬化;然而,可见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界面性肝炎(即碎屑样坏死)。

      这一发现符合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因此我们给予患者类固醇治疗。患者不存在戊型肝炎的危险因素:近期未出国,未进食任何异常的食物,也未居住在高风险区。尽管如此,作为常规筛查的一部分,我们将其血液标本送至专业实验室,以检测HEV(戊肝病毒)。在该患者随后的孕期,我们对其每周进行一次评估,估计胎儿体重,测量羊水指数(AFI),并对UA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除孕27周时AFI一过性降低以及UA搏动增加外,其余结果均正常。遂逐渐减少了患者的类固醇用量,并于孕27周结束时停止给药。在停止给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有所改善;大约在同时,我们收到了HEV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HEV IgM和基因3型RNA,表明近期有本地感染。随后又发现IgG,提示血清转化。孕34周时,患者胎膜破裂,因此给予其前列腺素帮助分娩。产下一健康婴儿,出生体重1.85 kg。
    [page]

      患者病例2、

      女性患者,36岁,因“乏力、纳差、上腹不适6天,加重伴尿黄、肤黄4天,停经10周”于2005年3月15日入院治疗。查体 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可见肝掌,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肝肋缘下触及,脾于肋下3 cm触及、触痛明显。患者末次月经为2005年1月1日,停经后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初步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未定型);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早孕。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 27.6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25.4%;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624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38 I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 54 g/L、白蛋白(Alb) 35.3 g/L、总胆红素(TBil)249.2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54.7 μmol/L;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血清戊型肝炎抗体IgM阳性;腹部B超提示:肝脏增大,慢性肝病损害,脾大,门静脉内径1.5 cm,极少量腹水。诊疗过程 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孕。

      给予血浆、白蛋白支持,护肝、降酶、退黄、抗感染综合治疗。3月20日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术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PT于当日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复查,凝血功能:PT 15.1秒、PTA 75%;肝功能检查:ALT 368 IU/L、AST 117 IU/L、γ-GT 45 U/L、 Alb 35.7 g/L、TBil 184.3 μmol/L、DBil 120.4 μmol/L。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用缩宫素。4月18日复查肝功能接近正常,治愈出院,门诊随访。

    2013-05-30 15:23:01

妊娠合并肝炎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