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一)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一)

        鼻息肉疾病介绍

      疾病简介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分为三型:

      (1)过敏性息肉。

      (2)炎症性息肉。

      (3)鼻后孔息肉。

      鼻息肉有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

      >>>>推荐阅读:鼻息肉的危害和治疗方法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

      病名。系指鼻中赘生肉瘤,闭塞孔窍,气不宣通的病证。又名鼻痔、鼻瘜、鼻中息肉等。所谓息肉、有两种解释:

      ①《说文解字》认为:“息者,身外生之也。”这是认为鼻中赘生乃身外之物。

      ②《圣济总录》:“附着鼻间,生若赘疮,有害于息,故名息肉。治宜宣肺开窍,可用苍耳子散或辛荑清肺饮加减。外用硼砂散点息肉上。息肉久治不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息肉与现代医学之息肉同名。[page]

      临床表现

      1.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鼻渊畅。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鼻息肉引起的蛙鼻,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症状体征

      1、初始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2、鼻塞多为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喷嚏很少,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可出现喷嚏、清涕。

      3、鼻息肉患者的分泌物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

      4、继续增长的鼻息肉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

      5、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也可引起听力下降。

      病因

      学说甚多,仍无定论。但现在多趋于多因素病因学,即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又以变态反应和鼻粘膜的慢性炎症最为重要。

      1、变态反应

      由于变态反应在鼻部多次发生,在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的作用下,鼻粘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得鼻粘膜极度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2、慢性炎症

      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致使鼻粘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鼻粘膜发生水肿而逐渐形成息肉。近年又发现鼻息肉与阿斯匹林不耐受、支气管哮喘有密切联系。阿斯匹林不耐受的病人易致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发生,一般认为是阿斯匹林等非类固醇药物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所致。[page]

      病理生理

      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中有嗜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尚可见有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

      发病机理

      鼻息肉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Young综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认为许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种因素联合致病。鼻息肉生长早期可发现一些特殊的长管状腺体,这些腺体与正常的浆液粘液性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诊断检查

      鼻镜检查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感觉柔软、不痛,可移动,一般不易出血。早期息肉因其体形小,故有时须用l%麻黄素生理盐水将下鼻甲收缩后方能发现。

      鼻镜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对明确鼻息肉的部位和范围有重要意义。x线鼻窦拍片也属必要。

      (一)鼻中隔粘膜肥厚或中鼻甲肥大:呈息肉样变者均可被误诊为鼻息肉。前者表面颜色较红,基底较宽而不易活动,触诊时较硬。

      (二)脑膜-脑膨出:可做颅骨侧位或颅基位X线摄片,亦可做X线额部断层摄片,可见颅骨缺损。

      >>>>推荐阅读:鼻息肉的日常护理方法

      (三)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 papilloma):外形如多发性息肉,表面粗糙,色灰白或淡红。病理组织学上特点是上皮向基底方向呈内翻性生长。手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并可恶变。

      (四)鼻咽纤维血管瘤:常发生于男性青年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基底广,色深红或灰色,呈圆形或结节状或分叶状,并向四周扩散,可反复鼻衄,甚至大量出血。

      (五)鼻部恶性肿瘤:凡单侧进行性鼻塞、鼻涕带血并伴有剧烈头痛、面部麻木者,均应考虑鼻部恶性肿瘤的可能,须施行活检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1.常见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

      2.有以上症状和体征。

      3.X线摄片可发现鼻腔软组织影,鼻窦内密度增高、粘膜增厚。无骨质破坏及颅底缺损。

      相关阅读: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二)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三)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四)

      鼻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五)

    2013-05-30 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