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肝了解多少呢?性肝炎,常用HCV代指。与甲肝乙肝相比,公众对于丙肝的认知度非常低。因为其发病时,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据资料显示,近九成的丙肝患者都有过在发病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经历。但丙肝并没有因为这种低认知度而减小危害,反而被公认为“沉默的杀手”,其重叠感染率和病死率相较其他类型的肝炎更高。下面是求医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丙肝的相关常识。
丙肝的病因分析
丙肝,又被称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肝炎,一般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而致病。丙肝病毒的感染,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相比,传播途径较少,主要有经输血和血液制品感染、经皮暴露感染、母婴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等四种类型。丙肝诊治指南>>>点击进入
经输血和血液制品感染
少数不发达地区存在不洁采血和不洁输血问题,大量的输血和血液透析增加了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尤其是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导致感染的环节有很多,包括输血、使用血液制品、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多人共用一台透析机、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日常感染等等。
经皮暴露感染
静脉吸毒是经皮暴露感染丙肝病毒的典型代表。此外,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注射器和针头,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卫生用品,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都会构成丙肝病毒的传播。
性传播
有多位性伴侣者、男性同性恋者感染丙肝的可能性高于长期单个性伴侣者。特别是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出现丙肝感染的病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丙肝的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5—10%的可能将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如果产妇的乳头有出血现象,一定要避免母乳喂养。[page]
丙肝传染吗
丙肝的传染性较强,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性传播。一方若安全措施准备不充足,则可能会通过性交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另一方。性滥交者和同性恋者是传染丙肝的重要人群。
血液传播。共用牙刷、牙杯、牙签等卫生用品,特别是未经过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用具,以及文身、文眉、文眼线、美容、穿耳环孔等,都有可能被传染丙肝病毒。
母婴传播。母亲感染丙肝后,可通过怀孕、分娩、亲密接触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婴儿;但进行哺乳一般不会传染。患者关注>>>丙肝治疗费用
事实上,日常接触如接吻、拥抱等,以及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造成传染,公众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丙肝患者会传染丙肝病毒,是因为他体内的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基因都呈阳性,具有传染性。那么丙肝抗体呈阴性的患者会不会传染呢?
丙肝的血液传播
患者的丙肝抗体转阴,说明其体内的病毒数已经被控制在自身免疫能够攻击的范围内,一般不会再传染。但需要注意,这并不能说明患者体内已经完全没有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有很强的顽固性,其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丙肝抗体转阴的患者一定要继续巩固治疗,定期复查,以免抗体再次由阴性反转为阳性,重新成为丙肝病毒携带者。
由于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病毒准种,所以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作丙肝的预防之用。丙肝的预防重点普遍放在治疗已感染患者、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早期诊断上。[page]
预防丙肝传染的措施
尽量减少输血;慎用血制品。输血时尽量用自愿供血者的血,取缔职业献血员。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手术器械、牙科钻、针灸针等要严格消毒。
不要随便扎耳洞、文身、文眉、文眼线。
男性使用避孕套。
丙肝的治疗
育龄妇女为丙肝患者,应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时再怀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染。
患者居住的场所要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消毒其接触过的一切用品,以及室内地面、墙壁;可以使用0.3%~0.5%的优氯净喷雾擦拭。
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慢性丙肝
治疗前会针对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情形,或出现中度以上肝纤维化者,应给予抗病毒治疗。丙肝治疗流程图>>>详解
急性丙肝
一般在发作后8—12周进行治疗,疗程为12—24周。特别是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丙肝患者疗效更佳明显。
丙肝肝硬化
处在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为了使病情稳定,或者为了延缓、阻止肝衰竭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
2013-05-24 16: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