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基本常识解答(四)
1、甲亢皮肤与附件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基于本病患者代谢亢进,血管扩张,散热加强,因而其皮肤多光滑细腻、温暖而湿润,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有些患者皮肤粘膜出现斑片状色素沉着,或有白癜风,偶见皮肤瘙痒者。毛发细而脆易脱落,或有斑秃征。其指甲脆薄、萎缩,或见反甲。指甲与甲床分离,其特点是指甲在甲床上的附着缘由正常的凸出光整的弧形,变为不规则的波状,污垢深嵌于指甲与甲床之间,形成锯齿状甲沟污垢线。有5%的病人出现胫前对称性粘液性水肿。
2、甲状腺肿大如何分度,甲亢的甲状腺肿大有什么特点?
甲状腺位于颈部气管前下方,外形轮廓模糊,难以辨认。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是既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当甲状腺重量超过35克时,望诊能发现腺体的外形,有时尚可察觉结节,此时则表明甲状腺已经肿大。但在显著消瘦的病人中,甲状腺体(尤其是峡部)比较突出,可被误认为是甲状腺肿大,须加注意。如作吞咽动作,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此可与颈前其他包块作鉴别。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是评价甲状腺疾病严重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WHO的资料,将甲状腺肿大分为:
0度:无甲状腺肿大。
Ⅰa度:甲状腺可扪及,颈部充分伸展时仍不可见到。
Ⅰb度:甲状腺可扪及,颈部充分伸展时可见到。
Ⅱ度:颈在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可见到。
Ⅲ度:甲状腺明显肿大,一定距离处可见到。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眼征、局限性粘液性水肿是甲亢患者的三大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大约有90%的甲亢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表现为光滑、质软、有弹性、无触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肿大程度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由于正常情况下右叶较左叶大,因此有些患者也可见甲状腺肿大不对称。由于甲状腺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约有50%的患者可触及震颤,70%的患者在左右叶上下极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收缩期明显增强,且杂音不伴随头部左右扭转减弱或消失,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体征。如在颈部听到静脉嗡嗡音,头部左右扭动时即消失或减弱,则属正常。极少数甲状腺位于胸骨后纵隔内者,需借助同位素及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page]
3、甲状腺肿大就是甲亢吗?
甲状腺肿大是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共同体征,但甲状腺肿大并非都是甲亢。因为有大约10 % 的甲亢病人甲状腺并不肿大,故而不能以甲状腺是否肿大作为判断甲亢的必备指标。临床上常见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疾病除甲亢外,尚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妊娠期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癌性甲状腺肿大、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核、甲状腺树胶肿等甲状腺炎性疾患均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发现甲状腺肿大,要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诊察,并作包括实验检查在内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患者关注:甲亢疾病治疗费用
4、甲亢的眼症有几种?
甲亢的眼症,主要表现为突眼,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非浸润性突眼又称良性突眼、假性突眼、神经性突眼和干性突眼。眼球突出在18毫米以下,占大多数,一般属对称性,有时一侧突眼先于另一侧,以眼睑和眼外部改变为主,球后组织无明显改变,主要因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眼睑肌张力增高所致。浸润性突眼又称恶性突眼、眼肌麻痹性突眼、真性突眼和湿性突眼,眼球突出多在19~20毫米以上,是眼外肌和球后组织体积增加、淋巴细胞浸润所致,常为进行性双侧或单侧突出,临床上较少见,占甲亢的6%~10%。浸润性突眼男性较女性为多,非浸润性突眼女性要多于男性数倍。
浸润性突眼是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特殊表现之一,目前认为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其发病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突眼的程度与甲亢无明显关系。起病可急可缓,典型的病人多为进行性双侧或单侧突眼,可伴眼球胀痛、流泪、视力减退,当病变累及动眼肌的下直肌时,病人不能向上注视,累及内直肌时伴有侧视受限,当眼肌麻痹时则可见复视,甚则眼球可固定。检查时有眶水肿、结合膜充血。因角膜常暴露可引起角膜干燥、炎症、溃疡和继发感染,严重者可有视神经萎缩、失明。
临床上经治疗随着甲亢症状好转,有的病人眼球突出可见好转,有的病人治疗后甲亢症状好转,眼球突出反可加剧。总的情况是本病从起病到病情稳定、缓解的自然病程,一般在6个月~3年,眼球突出在起病后4~12个月内最严重,其发展常有自行停止的倾向,半数病人可在 1~3年后消退3~7毫米,软组织受累症状可减轻或消失,但突眼很少能恢复正常,一般仍留下某种程度的眼睑收缩、肥厚、眼球突出、眼外肌纤维化。
由于非浸润性突眼的病变是以眼睑及眼外部改变为主要特征,故病人多无眼部不适应症。其发病的关键是交感神经支配的上下睑板肌及眼球筋膜紧张和眼球眼睑运动不协调所致。主要表现为:①眼睑裂隙增宽,少瞬和凝视;②眼球向内侧聚合(辐凑)不能或欠佳;③眼向下看时,上睑由于上睑板肌的紧张牵制,不能随眼球下落,因而露出一定范围的角膜上部的巩膜(白眼珠);④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page]
5、内分泌性突眼是如何分级的?
内分泌性突眼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人的特有体征,其发生与甲状腺激素无直接关系,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是在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损害的同时并引起眼部组织的损害。患者具有特征性的双侧眼部体征及甲亢的症状,诊断多不困难,CT或B超检查见眼肌肥大有助于浸润性突眼的确诊。一般分为两大类6个等级:1级为非浸润性,2~6级为浸润性。等级愈高提示病情愈重。突眼的突度我国目前采用美国甲状腺协会制定的标准:
分级 症状和体征
0 无症状和体征
1 有眼征,限于上眼睑挛缩,凝视,眼睑滞后,突眼度至22mm,无症状。
2 软组织受累(有症状和体征)。
3 眼突度>22mm。
4 眼外肌受累。
5 角膜受累。
6 视力丧失。
6、甲亢突眼症的轻重如何估价?
眼球位于眼眶的中央,其四周垫以脂肪组织,后有眼外肌和眶后平滑肌牵制,前有眼睑、眶筋膜及内外眦韧带防护,所以眼球位置固定但活动自如,正常情况下可有2~3毫米的前后出入。当整个眼球的位置超前于正常位置时称为“眼球突出”。用眼球突出计可以测量出突的突度,关于国人正常的眼突度,资料显示有13.6毫米、14毫米、16毫米、16~18毫米等不同正常值,有人指出眼球突出计是测量眼眶外缘与角膜顶端的距离的,每一个人的眼眶骨外缘的位置是不一致的,以此为立足点来测量它与角膜顶端的距离,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一般来说,在13~17毫米之间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关于突眼度的轻中重之分,有资料指出:突眼度:正常16~18毫米,轻度突出增加3~4毫米,中度突出增加5~7毫米,重度突出增加>8毫米。
甲亢的治疗
7、眼球突出仅见于甲亢吗?
眼球突出是甲亢的重要体征之一,但不是每一个甲亢病人都可以见到眼球突出,而且眼球突出也不单单仅见于甲亢,导致眼球突出的原因较多,既有解剖上的因素,又可见于外伤,炎症,血液、淋巴系统疾病,更可因占位性病变所致,自然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解剖因素系指眼球的位置正常,由于眼球前后轴较长,如高度近视、圆椎角膜等,这种情况属于假性眼突出。外伤性眼球突 出多因头部外伤波及眼眶,由于眼组织的离断、球后出血、眼外肌撕裂等常致眼球突出,因有外伤史诊断较易。炎症所致之眼球突出以眶蜂窝织炎及眼眶脓肿最常见。血液、淋巴系统疾病所致之眼球突出常为双侧,以血友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最常见,特点是多为双侧性。占位性病变单侧者多见,眶内原发瘤以血管瘤居首位,继发性者来源于鼻及副鼻窦最多,颅脑次之。甲亢所致之突眼病因说法不一,近年来则认为本病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尚有间歇性突眼,系眼眶静脉或面部静脉回流受阻,眶内静脉血液郁积所致,特点是低头或屏气时出现,直立或仰卧时消失。[page]
8、什么是局限性粘液性水肿?
局限性粘液性水肿是Graves病特有的皮肤症状,因其发生在胫骨下段前部,故又称为“ 胫前粘液性水肿”。本病属自身免疫性改变,约占Graves病的5%,常与浸润性突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有时可不伴甲亢而单独存在。本病多发生在小腿下段前部(胫骨前下1/3处),也可扩大到踝部及足部,偶见于头面部(手背及腹部)。皮肤损害大都为对称性,早期病变部位皮肤厚而硬,表面不平,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红色或红褐色或暗红色斑块状结节,边缘清楚,直径为5~30mm,连成片时可达数厘米,可形成自膝部以下肿胀而粗大的外形,有如象皮腿,后期皮肤毛囊孔明显增大,酷似橘皮或树皮样,皮损如受外伤或抓破后可发生感染。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或微痛。推荐阅读:甲亢的日常防治知识解疑
9、什么是甲亢危象,诱发甲亢危象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在某些应激因素作用下,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房颤动等,以致出现虚脱、休克、谵妄、昏迷等全身代谢机能严重紊乱,并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严重表现的概称,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死亡率可达 50%,即使及时正确地抢救治疗仍有5%~15%的死亡。因此,必须避免诱因,注意先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
诱发甲亢危象的常见因素较多,涉及多科病,主要有:①内科因素:感染、精神创伤、疲劳过度、甲亢症状未缓解而骤停抗甲状腺药物或重症患者未经及时、积极治疗者。②外科因素:主要是甲亢手术前未能妥善准备;其他如剖腹产、人工流产、阑尾切除术等,也可诱发本病。③其他:甲状腺肿大明显,病情较重,行放射性碘治疗前未用抗甲状腺药物准备的患者,多发生在碘治疗后1~2周内。曾有报告输液反应诱发甲亢危象者。
10、甲亢危象能早期发现吗?
甲亢危象是一个关系病人安危的严重症候,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救治,多可转危为安。本症的早期可出现一些先兆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原有甲亢症状突然加重,发热,体温在38℃~39 ℃ 之间,病人自述心慌,心率增快,常达120~140次/分钟,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多汗等。
相关推荐:
2013-05-22 17: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