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 治疗细则 | 术式特点 |
肝段切除术(Hepatic segments resection) | 对于巨大肝血管瘤或多发血管瘤,通常可行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甚至半肝切除术,但肝切除量不可超过全肝的70%-75%。 | 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肝脏的良性病变,其中肝血管瘤是最常应用肝切除术的肝脏良性病变。 |
肝血管瘤剥除术 | 肝血管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可压迫正常肝组织和胆管、血管形成一层薄的纤维包膜,该界面血管少,可沿该界面进行钝行分离,剥脱出血管瘤。 | 剥离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肝切除术;对肝脏损伤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组织,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减少对重要肝内血管和胆管的损伤,减少出血,胆瘘发生率降低。 |
腹腔镜肝切除术 | 腹腔镜下左外叶和左半肝切除有望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标准术式。 |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十分明显,其应用率逐年增加。其术后并发症与开腹手术相似,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 异体移植部分肝脏。 | 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肝移植术仅用于不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及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目前尚未广泛开展。 |
缝扎术 | 通过对血管瘤进行缝扎使瘤体萎缩、机化,甚至消失,以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 | 由于既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不足,采用血管瘤捆扎术,瘤体愈小,拥扎时间愈长,效果愈好,而瘤体愈大,捆扎时间愈短,则效果愈差。单纯血管瘤瘤体缝扎术术后复发率非常高,目前已经不建议常规使用。 |
肝动脉结扎术 | 结扎肝动脉。 | 由于近年来新技术的采用,以往认为不能切除的血管瘤现已能在技术条件较优越的肝胆外科中心安全切除,故单纯肝动脉结扎术治疗肝血管瘤已很少采用。 |
非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术(TAE) | TAE治疗肝血管瘤是借鉴于TAE治疗肝癌的经验,理论是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 有争议,副作用大,一般很少采用。 |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 |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微波可转化为热能而使周围组织凝结,使瘤体局部萎缩、变硬,达到固化肿瘤的目的。 | 较大的肝血管瘤,微波治疗难以将瘤体完全固化,术后复发率较高。射频原理与微波相似,对小血管瘤治疗效果尚可,对>8cm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会引发大出血。慎重选择。 |
总之,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在不断进步,作为肝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上要引起重视,治疗的态度应该谨慎和严格,要注意和肝脏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疾病相鉴别。
“本指南由特约医生供稿,请谨慎参阅. ”
2013-05-13 17: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