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周围血管病的心理护理工作

     一些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早治疗期间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日常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呢,主要分以下几点:

      一、预感性悲哀的护理

      1.诊断依据:病情严重,需要截肢或在院外久治不愈的患者,常可出现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临床表现为沮丧、失望、忧伤,对周围事物或过度敏感或漠不关心,对家人可表现出内疚或过分依赖,在与医护人员配合中,则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等。此类病人的饮食、睡眠、语言及行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2.护理目标:病人在手术前表现出对治疗的关注并能主动配合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3.主要护理措施:

      ①鼓励病人表达出悲哀情绪,评估病人悲哀的直接原因,对此表示同情与理解。

      ②主动介绍有益于病人治疗的护理和医疗信息,说明不良情绪可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于治病有害而无利。

      ③尽快帮助病人建立起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明确各自角色的作用,做到各尽其职。

      ④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⑤增加巡视次数,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杜绝发生自杀事故。

      二、焦虑的护理

      1.诊断依据:病人住院后,常因生活环境,作息时间的改变及对手术和其他治疗等知识缺乏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变化,多数病人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减少,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主诉有便秘及口舌生疮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头晕、头疼、心悸、血压升高及乏力等症状,有些病人则表现出性格变化。

      2.护理目标:病人手术前或某种特殊治疗前,病人焦虑程度减轻,睡眠、食欲、心率、血压恢复既往水平,头疼、头晕及乏力等症状消失。

      3.护理措施:

      ①人院时给予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饮食起居等病房管理制度,及时安置床位,通知主管医师。

      ②同情理解病人,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病人诉说内心想法,以判断病人焦虑的直接原因,有目标地进行护理。

      ③主动询问,注意观察病人入院后有无不适和要求,以及饮食、睡眠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提供帮助。过度紧张失眠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④指导病人掌握2~3种松弛法。

      ⑤为病人做各项检查时,应详细说明其目的及病人应做什么样的配合。

      ⑥选择适当的机会向病人讲解有关住院、诊断、治疗、手术效果等有关的医学知识,介绍成功病例,并避免与危重病人同住一病室。

    2013-05-10 16: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