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此病在儿童通常是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而在大多成人,则是没有明显诱因的慢性病。儿童患ITP时,是病毒抗原激发了抗体的合成,这些抗体和附着在血小板表面或是作为病毒抗原一抗体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上的病毒抗原起反应。与此相反,成年人所患的ITP是由于产生了一种针对结构性血小板抗原的抗体(自体抗体)。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
妊娠与疾病的相互影响:
1.ITP对妊娠的影响 ITP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问题。由于孕妇体内血小板数降低,在分娩第2产程中用力屏气易引起产妇颅内出血;产后可致产道伤口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因子宫收缩无力所致的大出血少见,这是由于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强烈压迫子宫肌纤维间开放的血窦,使之关闭而止血所以ITP孕妇产后子宫出血量常在正常范围。据统计本病的自发性流产较正常孕妇高2倍主要取决于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倾向。如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30×109/L),临床出血倾向严重,则自发性流产或不得已而终止妊娠率高,并有发生死胎的报告国外资料报告ITP患者妊娠期间如不予治疗,流产发生率为7%~23%,孕妇死亡率7%~11%,胎儿死亡率26.5%,但未见畸形报告大多数人认为,如ITP发生在妊娠前在妊娠初期病情已缓解或妊娠中发生ITP但病情不严重都可以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
2.妊娠对ITP的影响 妊娠是否会使ITP恶化,文献报道不一,有报道1/44例在妊娠期恶化也有报道11/34例ITP缓解期患者怀孕后病情加重6/7例原处于未缓解的患者,怀孕后病情恶化。
妊娠使ITP患者出血的机会增多但一般认为妊娠本身并不影响其病程及预后。故妊娠合并ITP者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可在内科监护、治疗至足月分娩。
3.ITP对围生儿的影响 由于抗血小板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的血小板,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因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幸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为暂时性随着体内抗体的消失可逐渐恢复正常多数于出生后1个月,偶可持续4~6个月才达正常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机会与母体的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若母体血小板数少于100×109/L则70%~80%新生儿患病。
妊娠合并紫癜的西医药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40~60mg,每日1次,一般应用3-6周,以后逐步减少剂量,
(2)免疫遏制剂:对难治性病人,单用激素无效,可试用免疫遏制剂治疗。
①长春新碱lmg,静注,每周亚次,一般不超过10次。
②环磷酰胺50—200mg,口服或静注。
③硫唑嘌呤100—l5Omg/日,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维持量25—100mg/日,
持续数月或更久。
(3)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达那唑600mg/日,口服,对50%的病人有效。
(4)免疫球蛋白海日4OOmg/kg,静滴,共3-5日,有效率达90%。多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治疗。
妊娠合并紫癜中医药治疗
(1)血热妄行:皮肤黏膜紫癜,甚者伴消化道、泌尿道出血,高热,心烦易怒,面目红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侧柏叶10克、三七粉3克(冲服)、大小蓟各10克。
(2)气不摄血:皮肤黏膜紫癜,或伴齿龈、鼻黏膜出血,反复发作或每遇劳累加重,倦怠乏力,少气懒盲,语声低微,自汗,舌淡或淡暗,脉虚无力。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当归、茯苓、棕榈炭、血余炭各Io克,三七粉3克(冲服)。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3)阴虚火旺:皮肤黏膜紫癜,时发时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生地黄15克,山萸肉、女贞于、旱莲草、丹皮、赤芍、茜草根、侧柏叶、知母、苍柏各10克。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2013-05-10 14: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