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类型 | 检查指征 |
活组织检查 |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
血液检查 | ①血小板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②血沉活动期增快。③C反应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此类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查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④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⑤白细胞在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⑥免疫方面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查。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
滑液检查 |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
治疗方法 | 实施细则 | 治疗效果 |
一般治疗 |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 | 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药物治疗 |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 | 非甾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植物药制剂:雷公藤、白芍总苷: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 |
外科治疗 | 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
“本指南由特约医生供稿,请谨慎参阅. ”
2013-05-07 1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