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6年我国卫生统计资料,肿瘤死亡率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 占**。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7—10%。其诊断治疗水平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而前进。
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如火如荼,21世纪以来,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肿瘤的特异性基因已成为一大热点,主要和常用的方法是基因芯片筛选。初步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头颈部鳞癌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关系,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高特异性口腔颌面肿瘤标志物。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治新进展
在治疗方面,综合治疗和防复发转移的措施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性切除和整复重建外科并重,整体考虑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强调肿瘤首先是切净;然后恢复咀嚼、吞咽、语言以及呼吸等功能;最后考虑尽可能恢复外形容貌。本世纪来,牙种植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特别是应用三维快速原形技术和模拟修复技术使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达到了“个体化”治疗的目的,快速提高了修复效果。另外,带神经的肌瓣动力性修复也在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80年代微创外科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头颈肿瘤的微创外科也迅速发展,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囊性成釉细胞瘤的减压开窗引流负压吸引术疗效确切。颌骨内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内镜辅助下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等微创手术日益受到重视。对肿瘤晚期患者的综合序列治疗,以及常发生于头颈部的局限性恶性淋巴瘤、朗格罕细胞病等均为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晚期不能手术者则采取放疗、化疗、热疗、中医中药治疗为主。近年来的生物治疗也逐渐开展。
2013-04-26 11: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