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是甲亢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但不得不说该方法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因为时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发生率约为5-20%),甚至出现极其严重的致命性反应,如粒细胞缺乏、肝坏死,这种情况可能与个体特意体质与敏感性有关。发生这些情况令医生提心吊胆,对甲亢患者来说也意味着灾难。
粒细胞缺乏症(当外周血液中粒细胞计数<0.5*109/L可以诊断,正常参考范围为2-7*109/L)最常发生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治疗甲亢的药物(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甲亢药物治疗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几率不高,据报道为0.3%,但一旦发生得不到及时认识与治疗则后果严重,如出现感染高热,甚至发生败血症,故医生与患者一定要有所警惕,值得医患共同关注。
据我的近1年以来接诊患者加会诊的初步统计,因甲亢与治疗甲亢的药物导致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患者达50例,因治疗甲亢的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8例,这些患者都有幸得到了正确的诊断与积极的治疗,从而避免了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例1,男性,40岁,确诊Graves甲亢2月,服甲巯咪唑片治疗2月,某日感到咽部疼痛,很快加剧,自以为感冒,治疗无效,后体温快速上升达40摄氏度,来医院急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0.6(正常4-10),粒细胞0.3。患者出现精神萎靡错乱,后由本院核医学甲状腺专科确诊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立即陪护患者急诊入住血液科层流室住院治疗。经过1周升高白细胞与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约3周后接受核医学科碘131治疗。经过1年的随访,甲亢治愈,白细胞正常。
例2,女性,50岁,甲亢13个月,不规范甲巯咪唑治疗,仅服药3月,自认为治愈,停药8个月甲亢再现加重。再次服药3周后查白细胞1.6,3日后复查粒细胞为0。当时患者高热,咽痛,声嘶,体温维持38-40摄氏度。近日患者已经转入我院接受治疗,同时积极准备进行碘131治疗。
从以上可见,患者甲亢服用西药治疗时一定要遵守医嘱,规范治疗,按时复诊检查,当治疗中出现咽部疼痛,高热时需要立即去医院检查看看有无粒细胞减低或缺乏,以免发生败血症而致严重不良后果。
2012-11-15 14: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