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氏菌致股骨颈骨髓炎病例分享
【疾病信息】
患者,男性,48岁。
2005年8月因发热、右髋关节疼痛2个月就诊。患者自述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右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跛行。期间在4家市级医院就诊,分别进行结核菌素实验、肥达氏反应和外裴氏反应均未见阳性结果,间断应用不同类别抗生素治疗,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
【治疗方法】
入院时体检:T:389℃,P:76次/分,BP:120/80 mmHg,R:1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急性病容。心、肺、腹未见异常。右髋关节前方饱满,无窦道及皮肤颜色改变,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0 cm处压痛、叩痛阳性,髋关节主动屈曲、伸直受限,内收、外展受限,内旋、外旋活动明显受限,右下肢无运动和感觉障碍。
入院后诊疗经过:血白细胞39×109/L,中性076,淋巴024,嗜酸细胞0。肝功能、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率均在正常范围。双髋关节前后位、蛙氏位X线提示:右股骨颈前外侧部分骨密度较左侧低,大小范围为20 cm×35 cm,局部皮质及髓质呈虫蚀样骨侵蚀。
入院后第2 d行右髋关节探查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切开关节囊后见:关节滑膜增生,呈暗红色,关节内少量混浊渗出液,脓液从皮质上微细小孔浸出,前外侧皮质钻孔后脓液溢出,黄色、粘稠、浑浊。病灶处开窗后所见:病灶内多个局灶性岛状骨质破坏区,大小约25 cm×40 cm,皮质明显变薄。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双氧水、庆大霉素盐水、甲硝唑多次冲洗后,放置灌洗引流管。手术后细菌培养为伤寒沙门氏菌,敏感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Ⅵ号。手术后2周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营养治疗,抗生素灌洗液每日1 500~2 000 ml,但体温仍然波动在38~39℃,第3周加用氯霉素治疗后体温下降到370℃以下,第4周继续抗生素灌洗治疗,连续细菌培养3 d未见细菌生长后拔管。
【治疗效果】
手术后3个月患者开始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轻度跛行。2000年8月复查:右髋关节不适感,行走不超过500 m感疼痛,X线示右股骨头塌陷、坏死(图3)。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及本人要求行带旋股深动脉的髂骨瓣髋关节融合术,手术后获得5 a随访,感染未复发,患肢跛行,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2013-04-18 16: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