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紫癜是一种常见病,可以让人们经常出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慢性紫癜患者。那么,妊娠合并慢性紫癜的患者如何治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妊娠合并慢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妊娠合并慢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慢性型患者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各种感染可加重血小板破坏,使外周血小板计数进一步降低,出血症状加剧,故慢性型ITP 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
(1)一般支持疗法:对隐性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各种创伤及颅内出血。可用一般止血药如卡巴克络(安络血)、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巴曲酶(立止血)等。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应在采血后6h 内输入为宜,可保持80%~90%的血小板活力,而采血后24h 者,其活力明显下降,一般不宜采用。
(2)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 的主要药物,可选泼尼松或相应剂量的其他激素。据报道,激素可使10%~15%的病例得到缓解。原则上激素对ITP 的疗效要达到血小板升至100×109/L 以上,但在实践中通常以血小板升至50×109/L 以上,出血症状改善,为不需要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指标,上述指标稳定3 个月以上为临床治疗有效。
(3)脾切除:是治疗本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脾切除的适应证以临床病情为依据,一般为慢性ITP 经激素治疗6 个月以上无效者,然而脾切除可明显增加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的发生率。若不是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一般应尽量避免在孕期手术。
(4)免疫抑制疗法:慢性ITP 经激素和脾切除后无效或不宜用激素和(或)脾切除者,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主要有长春新碱、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等。原则上孕期不用,因此类药物有毒性和致畸作用。
(5)达那唑: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对其他疗法疗效不佳者,有10%~60%的病例可获满意效果。剂量为0.1~0.2g,2~4 次/d。血小板一般在用药后2~6周有所回升,治疗可维持2~13 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不用小剂量激素,但妊娠期不宜应用。
(6)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阻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 受体与血小板结合,同时单分子的IgG 与母体内的PAIgG 拮抗,减少PAIgG 进入胎儿血循环,故妊娠期任何阶段给予大剂量静滴免疫球蛋白都可提高母体内的血小板数。给孕妇多次应用,能有效地提高胎儿血小板数并防止颅内出血,尤其是产前1~2 周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孕妇多可承受阴道分娩,即使剖宫产也相对安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常用量为每天400mg/kg,静滴,连用5 天。一般1~2 天即可见效,但效果不持久,费用昂贵。
(7)中成药治疗:如氨肽素,每次1g,3 次/d 口服,用4~6 周。适于妊娠期应用。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妊娠合并慢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治疗紫癜,而且紫癜的患者还要通过饮食调理,保持心情的舒畅。
2013-03-28 18: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