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以乙型肝炎病毒常见。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各型肝炎急性期表现均类似,主要差别在传染途径、潜伏期,尤其是长期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应加重易合并妊娠剧吐。妊娠中、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加重肝脏的损害,易发生为重症肝炎。同时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分娩期的疲劳,肝功能的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易导致产后出血,重者可并发DIC,威胁母儿生命。
(2)对胎儿影响,肝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妊娠早期患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易导致流产。妊娠晚期患肝炎时,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升高。
(3)母婴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潜伏期14~50天,主要经粪—口传播,不会通过胎盘或其他途径传给胎儿。 乙型肝炎病毒(HBV),潜伏期30~180天,通过注射、输血或生物制品,密切的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母婴传播为主要途径,胎儿可由于通过胎盘或在宫内和分娩时吞入羊水和母亲阴道分泌物而感染,产后接触母亲的唾液及乳汁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潜伏期及传播方式基本同乙型肝炎病毒。但丙型肝炎病毒易导致慢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丁型肝炎病毒(HDV),潜伏期及传播方式基本同乙型肝炎病毒,但丁型与乙型并存,它可使无症状型或轻型乙型肝炎患者转变为重型及慢性活动型,并能促发肝硬化。戊型肝炎病毒(HEV),潜伏期30~180天,通过粪——口间传播,水及食物型暴发流行,一旦感染,病情重,孕妇于妊娠后期病死率较高。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1)孕期新陈代谢增加,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肝负担加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如果孕期肝糖储备不足,可加重肝脏的损害,而发展为重症肝炎。
(2)妊娠晚期、分娩期的负担,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均可增加肝脏的损害。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症,全身小动脉痉挛,肝脏可出现缺血性损害,孕期产生大量内源性雌激素,均在肝内灭活,肝脏的负担加重。在此基础上再合并病毒性肝炎,易致病情急剧恶化。
2013-03-19 1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