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本病起病隐匿,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结核性或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诊断要点包括:①剧烈的头痛伴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早期出现视乳头水肿);②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多见 200~400cnlH0),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常在(100~200)×10/L,淋巴细胞为主,糖定量大多降低,氯化物含量轻至中度降低(特别是后期),蛋白定量基本正常;③包括脑脊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涂片镜检及培养等病原学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临床早期确诊的惟一证据,但首次腰穿病原菌检出率较低(<40%),若可疑隐球菌感染需及时复查。
本例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病史,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发病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伴持续不缓解的头痛,抗感染治疗无效,较快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及脑膜刺激征。第一次腰穿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蛋白及葡萄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正常,脑脊液培养,经抗病毒降颅压治疗无效。4d后再次腰穿提示颅内压仍明显增高,脑脊液中自细胞总数明显降低,蛋白、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进一步降低,外送标本的墨汁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及本院脑脊液培养均提示隐球菌感染,故确诊本病,正规抗隐球菌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好转。因此对于发热伴有头痛的患者,当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尽早行腰穿留取脑脊液标本,建议常规进行墨汁涂片、乳胶凝集试验、脑脊液培养;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且不能确定感染分类者当重复墨汁涂片等检查,动态观察脑脊液变化,一旦确诊应尽早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加强对于本病的认识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2013-01-24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