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准备】
1.药品消毒用聚维酮碘或碘酊,70%乙醇溶液,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器械穿刺针及静脉穿刺鞘:双极临时起搏导管,临时起搏器。
3.急救装置心电监护仪和心脏电复律除颤器和氧气、气管插管等。
4.知情同意向患者说明手术中需与医师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5.其他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手术方法】
1.采用经皮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方法,在X线透视下,将起搏导管置入右心室。
2.确认电极导管接触右心室满意后,测定起搏阈值<1V,将导管的尾部与起搏器连接,以增加3倍阈值电压按需起搏。
3.将静脉鞘退出皮肤外,穿刺处缝l针或以消毒胶布固定导管,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患肢尽量制动,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2.持续心电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每日检查临时起搏器的电池状态,及时更换电池。
5.临时起搏导线插入部位定期换药、并检查穿刺局部及患肢情况,以防止局部感染、出血及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心脏穿孔、心脏压塞临时起搏导线为双极导线,较硬。在植入时,动作应轻柔,在影像下无障碍送管。尤其在心脏扩大及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应小心。另外导线到位后,避免张力过大,引起心脏穿孑。一旦发生穿孔,可在X线和心电监测下渐退导管,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同时做好心包穿刺的准备,必要时进手术修补。
2.导管移位临时起搏导线头端为柱状电极,植入后容易发生导线移位。植入术中应固定牢靠、张力合适。张力过大及过小均可引起移位。若经股静脉穿刺途径,则穿刺侧肢体制动。其他血管途径植入也应减少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若发生导线移位,应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穿刺后由于患侧下肢制动,加上导管对血管的堵塞和刺激作用,容易形成患侧下肢的静脉血栓。因此对于预计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有高凝状态的患者,避免股静脉穿刺途径,或者尽可能缩短临时起搏时间。可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必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一旦发生患侧下肢静脉血栓,患侧肢体应制动,行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切忌拔除临时起搏导线,此举可引起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4.阈值增高由于电极周围心肌组织炎症、充血、水肿或缺血,或者电极导线微移位,使起搏阈值增加。可提高输出电压,如仍无效,则需调整导线位置或从其他血管途径重新置入新的临时起搏导线。
2013-01-10 16: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