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病理:本病属于中医“股肿”、“脉痹”、“淤血”、“淤血流注”、“肿胀”等范畴。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识久远。《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血证论》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又说:“有淤血肿痛者,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这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详细的了解。并提出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对后世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影响。
静脉炎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扪及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累及单侧,常侵犯胸、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和腹壁上静脉。
静脉炎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
1、静脉壁结构缺陷:静脉长期扩张可使瓣膜出现废用性萎缩,甚至逐渐退化而消失,如瓣膜缺陷先于静脉曲张,那么在瓣膜破坏的同时,一方面静脉壁会被波及,另一方面静脉瘀血也可以继发静脉曲张或扩张。
2、年龄:目前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是由于血液重力持久作用于瓣膜的结果 ,了解到这里,你应该对静脉炎怎么引起的有一定的认识了吧。
3、妊娠:原因是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静脉平滑肌松弛,促成瓣膜功能不全,这种现象一部分患者可以在产后自行消除,一部分患者不经过治疗很难康复,甚至越来越严重。
4、职业和体位:不活动的站立对下肢静脉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2012-11-14 2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