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让很多家长朋友都比较头疼,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矮小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生长激素缺乏症即“侏儒症”。患该疾病的患儿智力多正常,出生身高正常,2-3岁生长减慢,学龄期年增长不足5厘米,娃娃脸,骨龄延迟,外生殖器发育小。
2、先天性甲状腺素激素缺乏症即“呆小症”。儿童期出现典型表现,如特殊面容:头大,干燥,发稀少,浮肿,眼距宽,舌体宽而厚、常伸出口外等。此外还表现为呆滞、反应迟钝,心律慢或心脏大,腹胀、便秘等。
3、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开始身高增长加速、身材较高,最终可因骨龄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4、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也称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发病率为1∶2500-3500,是引起女性儿童侏儒的常见原因。
5、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大骨节病等均可导致身材矮小。
6、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迟缓:由于其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药史,宫内缺氧、宫内感染等,导致患儿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最低标准。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7、特发性矮小 (ISS):排除骨代谢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不明原因的矮小, 60%-80%的矮小症属于此类。
2013-01-09 1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