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斜视您知道多少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正,有偏内、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正常人的两眼视物应是正而平行的,当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此物体的影像即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视黄斑中心凹上,再经过大脑的融像能力,才使两眼所见的影像合而为一。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视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机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陈刚

      斜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在出生至6个月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2、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阳光下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

      3、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

      斜视孩子到医院检查后常听医生对家长说:这个孩子外斜30°,那个孩子内斜15°,这些数字使许多家长听不懂,实际上这些数字代表孩子斜视的类型、性质和程度。通过这些数字来衡量儿童斜视程度的轻重,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甚至依据它来制定手术方案和设计手术量的大小。那么这些斜视度数是怎样测出来的呢?我们介绍以下的检查方法:

      1. 角膜映光法眼位检查

      2. 三棱镜中和法眼位检查

      3. 弓形视野计斜视度测量法

      4. 同视机主观、客观斜视度测量法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度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视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功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斜视矫正术

      斜视分两类,一类叫共同性斜视,即患儿向正前方注视时,一眼位置正常,另一眼则向内或向外偏斜,而眼球向各方向转动自如。另一类叫麻痹性斜视,是因眼肌麻痹所致,多伴有复视(视物成双及头晕)等症状。

      共同性斜视一般发生在6岁以前,3岁左右的幼儿更多见。而共同性斜视又分为内外斜两种。有些患者的眼睛注视物体时向内偏斜,俗称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有些患者则看东西时眼向外斜,医学上叫外斜视。内斜视多由远视引起,而部分外斜视可能与近视有关。

      斜视不仅影响美容,更重要的是引起弱视,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和建立。斜视多发生于儿童时期,给患儿的一生会造成生理与心理上的影响,有些斜视会造成面骨、颈椎和脊椎的畸形。

      随着临床眼科对眼位与双眼视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斜视手术治疗的目的和要求也由过去只注重美容提高到今天既要矫正眼位,又要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获得双眼视功能。手术的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手术安全可靠。

      适应症:经非手术矫正效果不佳的各类斜视

      斜视矫正术前的准备:

      1、 治疗弱视。伴有弱视的斜视儿童,一般在手术前应积极治疗弱视,使双眼的视力均达到0.8以上。

      2、 矫正屈光不正。

      3、 全面检查身体。尤其是儿童需要在全麻下才能手术,为了尽可能避免全麻意外,术前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并请内科医生做全面体检,正常者才能进行手术。

    2013-01-05 13: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