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某,男性,45 岁,工人,1993 年8 月3 日初诊。
主诉:鼻咽癌放疗后2 个月,鼻出血、发热3 周。病史:患者1993 年5 月开始,出现鼻出血、头痛,7 月在某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进行放射治疗1 个月,因不能耐受而中断,转诊中医治疗。
现症:患者口咽干燥,时有鼻出血,色鲜红,发热(3 7 . 5 ℃ ),神疲乏力,口干渴,纳呆,舌红,苔薄黄,脉细。
中医诊断:鼻渊。辨证为热毒蕴结,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鼻咽癌。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处方:太子参9 克,麦冬12 克,玄参9 克,浙贝母9 克,黄芩9 克,天花粉9 克,野菊花9 克,丹皮12 克,薏苡仁20 克,白茅根12 克,石上柏15 克,山豆根15 克。14 剂。
水煎服,每日1 剂。并给予三七粉,每次3 克,每日2 次,冲服。
二诊8 月18 日,患者鼻出血、发热症状消除,仍口咽干燥,乏力,纳差,腰痛,舌质红,苔少,脉细。考虑标实渐去,本虚显露,改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抗癌。
处方:黄芪30 克,党参9 克,石斛12 克,生地黄9 克,玉竹12 克,玄参9 克,天花粉9 克,当归9 克,山药12 克,牡蛎15 克,枸杞子12 克,草河车15 克,夏枯草15 克,山慈姑15 克,白花蛇舌草3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上方服用14 剂后,乏力、纳差减轻,其后以本方随症加减并与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交替服用,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随访3 年,无复发及转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 )
【评析】 本病例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出血不止,发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患者本虚标实的特点,采取先治标实,标本兼顾;后治本虚,扶正祛邪的策略。以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为主,给以浙贝母、黄芩、野菊花清热化痰泻火;丹皮、白茅根凉血止血,使血热得清。正如《济生方 吐衄》 日:“夫血之妄行也,禾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悼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哑卫”血证论》 亦云:“治火即是治血,血与火原是一家。”在治疗上先以清热凉血止血为法,使血随气降,无溢出上窍,则出血渐少,发热渐清。二诊考虑标实渐去,本虚显露,改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坑癌,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本例患者治疗中口咽干燥自始至终存在,考虑为放射线损伤腺体所致,虽着力治疗仍难恢复,提示如能在放疗前适量加用养阴生津中药或可减轻此类症状。
2012-11-14 19: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