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前者指拔牙后当日就发生出血而后并未停止;后者指拔牙当日已经止血,后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的出血。
出血的原因少数是由全身因素引起的,但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如软组织撕裂、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牙槽内小血管撕裂、牙槽骨骨折以及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等。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拔牙后出血的情况呢?一是医生要有高度责任心,在拔牙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问诊,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全身系统疾病而导致患者在实施拔牙术后而再发生出血的可能性。二是在拔牙术后,医护人员要仔细向患者交待“拔牙术后注意事项”,通常认为拔牙术后出血可能与病人当日漱口、吐口水和吸烟有关系,所以要嘱病人按照“拔牙术后注意事项”去做,保护好创口。三是要告诫患者避免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咬紧止血纱布卷不能超过半小时,并且当天不要过早进食,特别是吃一些过热的食物等等。
如果患者在拔牙后发生了出血情况,应当立即返回医院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首先要注意患者全身情况,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给予一些药物积极配合止血。局部对症处理止血,如缝合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创口充填碘仿纱条或明胶海绵、止血粉等再咬纱布卷加压止血,这样通常均可以起到止血效果。约一周后患者复诊取出纱条、换一短者松松放入。如此更换数次,拔牙窝内便会有肉芽组织逐渐生长而愈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拔牙毕竟是一个外科手术过程,它会有一定风险性,所以医生提醒患者,要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去就诊。
2013-01-04 14: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