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专家介绍: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多见于1-4岁小儿,偶见于10岁以上。约80%病例在共济失调发生以前1-3周有前驱感染史,如发热、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约50%病例有发疹性病毒感染史。最常见的前驱病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次是肠道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有的病例与肠道病毒、风疹DNA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小脑损害是最常见的病因。此外,支原体及细菌性感染也可引起本症。其他病因还有小脑肿瘤、药物或重金属中毒(如苯妥英钠、铅)、先天性代谢异常等。

      本病起病急,多以躯干和四肢共济失调开始,很快发展到症状的高峰,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易于跌倒。严重者不能站立,完全不能走路,甚至不能独坐、不能竖头。常伴构音障碍。半数病儿有明显的水平眼震。部分病儿有眼球辨距不良及斜视眼阵挛。相对于遗传性共济失调来说,本病预后情况良好,大多数患者可以在3-4个月内痊愈;少数重症患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或留有共济失调后遗症。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和症状,以上已经做了具体的介绍,希望以上的内容会给患者的病情带来帮助。专家提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有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后果。大家能够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 祝早日康复!

    2013-01-04 14: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