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高能射线,例如物理学核医学上应用的x、α、β、γ射线,宇宙射线;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微波辐射。收集属辐射能较打的微波辐射。
英国科学家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体蛋白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也就是说被轻微的煮过。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继续辐射蛋白质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变性。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核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标准的识别核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核脏器功能的完整。
担忧于免疫功能的衰退,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底剂量辐射,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产生了不可逆的改变——生物学成为畸变 ,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
电磁波辐射的测定结果令人担忧
2000年底,瑞士科学家公布了对欧洲市场销售的28种品牌手机的测定结果,辐射量最高的品牌比最底的品牌高出6倍。2000年2月,广东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市场销售的11款手机,在最大功率下,电磁波辐射量超过国标规定限值18倍以上。二极管本应该通电才发光,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它发光,足见手机电磁波的强度有多大。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的伤害,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对人体产生造成伤害存在争议,但防患于未然,减少“电子舞”对人体的包围,对健康总是有益的。
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接通后在靠近,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
有害?无害?三四年后见分晓不晚
手机是否危害人体的争论,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WT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学会(IARC)发起一项有13个国家参与、为期两年的有关手机辐射于人脑组织损害的研究,不期发表最后结果。
法国对1500例脑瘤患者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检测手机使用于以患脑瘤的关系,也将在近期公布结果。看来,初步的权威性仲裁结果应是3—4年后的事了。
2012-12-28 1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