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在肾内形成后,经过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于尿路管腔通畅和排尿功能正常。泌尿系统梗阻也称尿路梗阻(ob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泌尿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尿路梗阻,造成尿液排出障碍,引起梗阻近侧端尿路扩张积水。梗阻如不能及时解除,终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有些疾病与尿路梗阻常互为因果,如感染和结石可引起梗阻,而梗阻又可以继发感染和结石。因此,在治疗感染和结石的同时,必须解决尿路管腔通畅的问题。
泌尿系统梗阻后,由于梗阻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尿路各器官的病理改变亦各有异,但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部位以上压力增高,尿路扩张积水,梗阻长时间如不解除,终将导致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
上尿路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压力增高,输尿管增加收缩力,蠕动增强,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如梗阻不解除,后期失去代偿能力,平滑肌逐渐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肾盂积水内压升高,压力经集合管传至肾小管和肾小球,尿路压力逐渐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但肾内血循环仍保持正常,肾的泌尿功能仍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部分尿液通过肾盂静脉、淋巴、肾小管回流以及经肾窦向肾盂周围外渗
2012-12-28 0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