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潜伏梅毒

  • 英文名:

    latent syphilis

  • 其他名称:

    隐性梅毒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性传播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医保:

  • 病因:

    梅毒未经治疗 治疗药物剂量不足 治疗不彻底

  • 症状:

    鼻损害 心血管梅毒 神经梅毒 精神失常

1
病因

  潜伏梅毒是一种慢性疾病。尽管最初的损害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存在。但是梅毒不是由于毒性或炎症物质的释放或存在于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直接造成的简单炎性反应。原发损伤的细胞浸润内,急性炎症反应中单核细胞占主导地位,多核白细胞则占次要地位。在梅毒感染初期阶段在接近血管的细胞外部存在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2
临床表现

  梅毒的潜伏期为2~4周,一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就是硬下疳,和腹股沟淋巴肿大;二期梅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损害和黏膜损害;三期梅毒除皮肤及黏膜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所以梅毒患者要定期化验检查,不能单单根据症状消退就认为病已痊愈,以防出现潜伏梅毒,这等于在体内养着一个定时炸弹。

3
诊断

  早期潜伏梅毒可依据下述条件综合作出判断:

  1.连续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变化,即非螺旋体试验是否增加4倍或4倍以上;

  2.是否有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状史;

  3.其性伴侣是否有病程在2年以内的一期、二期或潜伏梅毒;

  4.基因检测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方可确诊。除早期潜伏梅毒以外,其他几乎均为病期不明的梅毒,对这类梅毒应按晚期潜伏梅毒处理。对新生儿期后诊断的潜伏梅毒患儿,应仔细地分析母亲的病史和患儿的出生情况,以确定患者是先天还是后天梅毒。应检查所有潜伏梅毒患者是否有三期梅毒的表现,如主动脉炎、神经梅毒、树胶肿及虹膜炎等。

4
鉴别诊断

  1.生殖器疱疹

  初起为微凸红斑,1、2日后形成簇集性小水疱疹,自觉痒痛,不硬,1~2周后可消退,但易复发。组织培养为单纯疱疹病毒,Tzank涂片检查阳性。PCR检测疱疹病毒DNA为阳性。

  2.下疳样脓皮症

  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皮损形态与硬下疳类似,但无典型软骨样硬度,周围无暗红色浸润,无不洁性交史,梅毒螺旋体检查阴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但皮损愈后即消退。

  3.软下疳

  也为性病之一,有性接触史,由杜克雷(Duery)嗜血杆菌引起。潜伏期短(3~4日),发病急,炎症显著,疼痛,性质柔软,皮损常多发,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可检见杜克雷嗜血杆菌,梅毒血清试验阴性。

5
治疗

  1.梅毒的青霉素治疗方案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病期不足两年的潜伏梅毒患者,可给予青霉素肌肉注射,每侧臀部120万单位,共240万单位,只注射一次。也可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混悬液,每日一次,共10天,总量600万单位。

  2.对孕妇梅毒患者的治疗

  早期梅毒患者如能早期治疗可防止发生潜伏梅毒或先天梅毒。

  3.早期先天梅毒患者的治疗

  对已经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应进行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直至血清学检查转阴或维持阴性三个月以上为止。若发生临床症状或放射学检查有骨梅毒损害,或血清学滴度上升二管以上或持续升高时,或孕妇未经充分青霉素治疗或无条件对婴儿进行仔细检查时,须给婴儿进行治疗。

医生推荐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