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ial septal defect 3-6 years operation
房间隔缺损3-6岁手术
无
无
儿童
是
遗传和环境影响
劳累后心悸、气喘、咳嗽
房缺3-6岁手术左至右分流量大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尤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最为明显。肺动脉总干明显突出,两侧肺门区血管增大,搏动增强,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肺野血管纹理增粗。主动脉弓影缩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极度扩大的肺部小血管压迫气管,可能显示间质性肺水肿、肺实变或肺不张等X线征象。
典型的病例常显示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P波增高或增大,P-R间期延长。额面心向量图QRS环呈顺时针方向运行。30岁以上的病例室上性心律失常逐渐多见,起初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后持续存在。房间隔缺损成年人病例,呈现心房颤动者约占20%。
1.判别原发孔或继发孔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因为这两种缺损的修补方法不同,继发孔缺损可直接缝合;而原发孔缺损必须用补片修补,且有房室结(在房室环与冠状静脉窦之间)和传导束(在冠状静脉窦上缘)损伤造成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有些病人可合并二尖瓣前瓣裂,如缝合不合适易产生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判断的方法依据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位置与冠状静脉窦的关系而定。原发孔房缺位置偏低,靠近三尖瓣环,冠状静脉窦在其后外侧。
2.注意静脉窦型和下腔型房缺的修补方法静脉窦型缺损应用补片修补,如有可能引起上腔静脉狭窄时,可用一块心包片或涤纶布缝在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使之加宽,以扩大上腔静脉。下腔型缺损下缘完全缺如,如果不注意辨识,易将下腔静脉瓣误认作缺损的下缘,缝合后下腔静脉将被分隔而引入左房,术后产生紫绀。
3.注意合并畸形的同时纠正最常见的合并畸形是右肺静脉异位连接,修补先天性心脏病房缺时应将异位肺静脉隔入左房,并且不影响右肺静脉口,以免产生狭窄。
4.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复跳后,心电图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等待一段时间,待排除诸如温度低、离子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如心电图仍为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表应安置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调至80次/分左右,如若短期内心律恢复,即可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如若长期心律不恢复,则需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心病之一。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也有向上攀升迹象。那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缺都有哪些症状呢?一般来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即房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爱哭闹、哭闹时嘴唇发紫、脸色发青。稍运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但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轻度或是继发孔缺损的小儿则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根据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原理,房间缺损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后者远较前者多见。无论是原发孔缺损还是继发孔缺损,通过手术治疗都可以达到痊愈的效果。
通过临床提供的数据,小儿房缺一般表现为下面四个症状:
1、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心脏听诊为舒张期隆隆样的杂音。
2、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患儿喂养较困难和营养不良,发育较一般小孩缓慢。
3、一般情况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都会出现紫绀,舌头、嘴唇发青,哭闹时脸色发青。
4、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患儿稍一活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即活动受限。
因此,患有先心病的患儿,如发生发烧、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精神异常等时,父母应该立即带小孩前来就诊,有这种症状是小孩有可能患了细菌性心内膜炎。患儿可以做胸部X光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但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判断出患儿的先心病的性质极其程度。
一般如不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滞后等情况,患有先心病的患儿有可能自行恢复。一旦有这种症状出现必须需就医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所以父母一定要定期带小孩去进行心脏彩超。但无论如何,患先天性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患儿,都需要及早治疗,不然会影响患儿的发育情况。
造成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原因很复杂。根据临床的有关数据显示,至今为止,只有极少数的先心病患者能查出病因。但加强孕妇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的预防工作,同时让孕妇远离放射线、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以及对高龄产妇、吸烟饮酒方面的橙色预警。营造婴儿发育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样的,这些措施将对防范先天性心脏病房缺(房缺)有积极意义。首先,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要从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方面入手:
(1)应该预防下面两种主要的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这些病毒造成出生的婴儿房缺发病率都较高。避免以及减少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因为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危险,所以应该加紧防范这些环境因素。同时注意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方面。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以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发生。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3.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2)遗传因素方面:虽然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具有遗产倾向,但是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房缺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如果后天环境良好,是可以避免先天性心脏病房缺遗传现象发生。
(3)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先心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心病有显着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作为常见的先心病,这些因素则需要人们自行调节。
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诊断具体有哪些内容呢?
1、胸部X线检查:左至右分流量大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尤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最为明显。肺动脉总干明显突出,两侧肺门区血管增大,搏动增强,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肺野血管纹理增粗。主动脉弓影缩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极度扩大的肺部小血管压迫气管,可能显示间质性肺水肿、肺实变或肺不张等X线征象。
2、心电图检查:典型的病例常显示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P波增高或增大,P-R间期延长。额面心向量图QRS环呈顺时针方向运行。30岁以上的病例室上性心律失常逐渐多见,起初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后持续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成年人病例,呈现心房颤动者约占20%。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右心室内径增大,左室面心室间隔肌部在收缩期与左室后壁呈同向的向前运动,与正常者相反,称为室间隔矛盾运动。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直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的部位和大小。
4、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心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的可靠方法。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血液氧含量高于腔静脉的平均血液氧含量达1.9容积%以上,说明心房水平有左至右血液分流。
通过上述的检查,基本上能够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从而利于医生对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的治疗,进一步的剖析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和确定对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的手术方案。
(1)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自然闭合率整体上为87%。在3各月以前诊断的缺损《3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可100%的自然闭合; 缺损在3~8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有80%以上的可自然闭合;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有自然闭合者。
(2)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儿童一般无症状或者说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也就不会不影响活动,在婴儿可出现心力衰竭,但非常少见。
(3)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如果未经治疗,那么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将在成人的20或30岁左右发生,这时如果还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缺患者将会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4)无论是否手术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或房颤)可在成人时出现。
(5)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不会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如果无其他合并畸形,不用预防性治疗。
(6)脑血管意外,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引起成的矛盾性血栓造成的脑血管栓塞是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心病发病总数的20%~30%,女性较多见。但是由于小儿时期先心病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症状多较轻,因此不少患者到成人时才发现,这时就称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一样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有卵圆孔未闭,第一孔(称原发孔)和第二孔(称继发孔)未闭等不同类型,临床上以第二孔未闭型最常见。
孩子的先心病心房间隔缺损是否很严重?有自愈的可能?自愈的条件又是什么?
首先,孩子如果患有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不属于严重的先心病。在现代医学面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缺的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有些发达地区的专业医院,成功率甚至达到了100%。其次,小的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的可以自然闭合,闭合率约20%~39%,自然闭合的机制是房间隔继续发育,故多发生在1岁之内,4岁之后罕有自然闭合者。直径为3mm以下者基本上能自然闭合,但直径8mm以上者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很低。若不进行手术治疗,27岁死亡约为25%,36岁前约为50%,50岁前约为75%,60岁前约为90%,死亡原因为肺高压、心律失常、栓塞和充血性心衰。
婴幼儿小房间隔缺损在婴幼儿年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有自行闭合可能,是不需要治疗,但不提倡婴幼儿剧烈运动。传统上认为小于10mm的房间隔缺损无心脏扩大和先心病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目前考虑到小房缺可能会有两个罕见的并发症,即矛盾血栓和脑脓肿,好发于成年继发孔型房缺病人,尤其是60岁以后,故成年人小房缺主张介入治疗。 多数临床医生还是认为:小房缺“小于5mm”可以不用治疗。但需要定期心脏彩超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