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e tuberculosis
骨组织结核
是
血液
免疫力低下者
是
结核杆菌侵入骨
骨质破坏
骨结核大多是由肺结核继发的。但也有患者没有肺结核病史,属于结核菌的隐匿性感染。结核菌核大多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所以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骨结核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结核菌培养、病理组织、血检查,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一)病史
1.骨关节结核起病多较缓慢,全身症状隐蔽,病人可有低热、倦怠、盗汗、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仅有少数病例除上述症状外呈现急性发作,高热39度左右,易于其他急性感染混淆。既往或现在同时有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核或泌尿系统结核等者,与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者家族有结核病患者等,将有助于诊断。
2.局部症状与体征
1)功能障碍
通常病人的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为了减轻患部的疼痛,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如肩关节下垂位,肘关节半屈曲位。髋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足下垂位。颈椎结核常用两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核者肌肉保护性痉挛,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势。
2)肿胀
四肢关节结核局部肿胀易于发现,皮肤颜色通常表现正常,局部稍有热感。关节肿胀逐渐增大,肢体的肌肉萎缩,患病关节多呈梭形。脊柱结核因解剖关系,早期体表可无异常发现,随着病变发展,椎旁脓肿增大并沿肌肉间隙移行至体表,寒性脓肿可出现于颈部、背部、腰三角、髂凹和腿根部等。如脓肿移行至体表,皮肤受累,可见表皮潮红,局部温度也可增高,有的甚至穿破皮肤形成窦道。同时病人多出现低热,局部疼痛加重。寒性脓肿出现时有助于骨关节结核的诊断。
3)疼痛
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待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的神经根,如腰椎结核的出现肋间神经痛;腰椎结核刺激或压迫腰丛神经引起腰腿痛;单纯骨结核或滑膜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时疼痛加重,往往这时才引起病人的注意。为了减轻疼痛,患部肌肉一直处于痉挛状态,借以起保护作用。当病人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在夜间熟睡失去肌肉痉挛的保护时,疼痛更加明显,小儿常表现夜啼等。
4)畸形
随着病变发展,骨关节和脊椎骨质破坏,上述特有的姿势持续不变且进一步发展,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而出现畸形,脊柱结核多出现成角后凸畸形。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人常有轻度贫血(10克%以下),多发病灶或长期合并继发感染者,可有较严重贫血。10%病例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混合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2.血沉
在病变活动期一般血沉都加速,但也可正常,病变静止或治愈者血沉将逐渐趋于正常,这对随诊有意义,但是本项检查非特异性,其他炎症或恶性肿瘤也可使血沉加快。
3.结核菌素试验
未接种过卡介苗的15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试验由阴性转阳性者,说明最近感染了结核病,由非典型抗酸杆菌感染也可阳性,但反应较轻。假阴性可见初病期,或重症者无变应性。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报告骨关节结核14%病例本试验为阴性,因此试验阴性时不能完全除外活动性结核包括骨关节结核。
4.结核菌培养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约需时3~8周,其阳性率为50%左右。Bactec快速生长平均9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经48小时可得结果,这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5.病理组织检查
采取病理组织标本时有报告认为在滑膜上取肉芽组织,骨骼上在x线片显示囊样病灶处取活体组织,其阳性率高。结核菌培养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互为补充核对,可提高其确诊率70%~90%。
(三)影像学检查
迄今X线常规摄片仍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但少数病例需要CT、CTM、MRI或ECT检查,以提高诊断水平。
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上有如下表现:
1、 骨关节结核的基本x线表现: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周围软组织肿胀,除合并感染和修复外,骨质硬化少见。
2、 骨关节结核典型的CT表现:多发骨破坏,边缘环绕骨硬化缘,冷脓肿形成,部分脓肿边缘可见钙化,增强后见边缘环行强化(称之为“边缘”征);软组织内形成钙化及死骨。
3、 脊柱结核典型的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和椎体骨炎,椎间隙破坏,裂隙样强化,椎旁及硬膜外脓肿,增强后脓肿壁呈环行强化,后纵韧带呈线条样强化
。
祖国医学认为骨痨是由于正气虚亏,筋骨伤损,气血失和,蓄结瘀聚化为痰浊,流注骨骼关节而发。
(一)正气虚亏:肾主骨、藏精、生髓。肾虚则失去精气的滋养,其正气下降,易受外邪侵犯。儿童稚阴稚阳之体,气血、肝肾之气未盛,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后天疏于调养,则更致髓弱骨嫩;成人后天失调,伤及脾胃,或因房事过度、遗精带下,则使肾亏髓虚骼空,皆可导致人体正气虚弱,经脉涩滞,液聚日久成痰浊,流注于骨关节而发病。
(二)、筋骨伤损:幼儿筋弱骨嫩,若太早强坐,或因闪挫跌扑,筋骨受损,气血失和,外邪乘机客于经络,以至气血淤滞,蓄积为痰浊,凝聚骨与关节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骨关节结核属继发病变,其原发病变90%以上在肺和骨膜,少数继发于消化道或淋巴结结核。当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所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与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相似,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期三期;其后根据治疗与否,可出现病变缩小愈合或病变发展扩大两种情况。
其病因多为正气虚弱,筋骨局部伤损。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消耗气血津液,致使后期形体嬴瘦,正气衰败,缠绵难愈,故名骨痨。又因本病成脓之后,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故又名流痰。本病多见于前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10岁以下,特别是3-5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发病于脊柱繁荣骨痨最多,约占所有骨痨的一半,其次是膝、髋、肘、踝等关节。四肢张骨干、胸骨、肋骨、颅骨等则很少发病。
骨痨在清代以前的文献中,大多混淆在阴疽、缓疽、流注、鹤膝风等病症中。直到清代,才逐步,明确地把它从阴疽、缓疽等病症中区分出来,并以“痰”命名之。如清·《疡科心得集?辨附骨疽?附骨痰?肾俞虚痰论》曰“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岁、五岁时,先天不足,萨那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上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乃刺破后,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身体缩小,而显鸡胸鳖背之象 。清.《医门补要. 腰痛日久成龟背痰》、晚清.《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流痰附论》对骨痨的病因病机进一步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痰”因正虚之体,遭外邪入侵和损伤而发。
现代一些将病变在骨骼的骨痨称之为骨结核,病变在关节的骨痨称为关节结核。
从中医角度分:热毒型、虚寒型、毒滞血淤型。
1﹑喜凉恶热,患部红肿疼痛,朝轻暮重,脓包处按之有波动感,脓汁黄臭,脉象滑、散、舌红,为热毒型。
2﹑周身消瘦,面色无华,局部发凉,不红不热,脓稀量多,可沿松疏组织流注到远离病灶的地方,形成窦道,溃口入不愈合,脉象沉细,舌质白腻,为虚寒型(主要形式)。
3﹑局部肤色暗红,有瘀血点,固定性疼痛如针扎,并多呈持续性,患部活动受限,脉象沉涩,舌质暗紫,为毒滞血淤型。
从发生部位分:骨结核、滑模结核和全关节结核三种。
骨关节结核分骨结核、滑模结核和全关节结核三种,这对诊断、治疗方案的选定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1、骨结核
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骨结核。
松质骨结核:按病灶的部位可以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中心型因为血供不好容易形成死骨,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边缘型的主要表现骨缺损。
皮质骨结核:病变多从髓腔开始,呈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儿童可以呈葱皮样增殖,成人和老年人没有这种改变。
干骺端骨结核:兼有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特点。
2、滑膜结核
滑模起于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关节、剑鞘和滑囊的内层,受结核菌感染后形成滑膜结核。滑模结核的发展规律:滑膜炎、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骼破坏,如果吸收好转则治愈,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最后穿破关节腔,发展成为全关节结核。
3、全关节结核
骨端的骨结核其肉芽、脓液穿破软骨面形成全关节结核。Allison和Ghormley认为网状内皮组织随着滑膜延伸至关节软骨下,由于解剖上关系滑膜结核可经软骨边缘侵入软骨面下方,随着病变的发展,软骨面坏死脱落进入关节腔,也将演变成全关节结核,如果软骨面大部分被破坏,治愈后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功能将大部分丧失。总之,单纯骨结核或滑膜结核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可发展形成全关节结核。
脊柱结核尤其是腰椎的结核最早的症状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别的疾病都可以产生腰疼,比如椎间盘病、腰部劳损等都可以导致腰疼。结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导致的腰疼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结核病的腰疼是一种持续的腰疼,尤其是在晚上睡着以后疼,小孩或者年轻人经常疼醒了,疼痛不会因为休息、吃药等有好转。在临床医生看来脊柱结核和别的疾病导致的疼痛区别在于,脊柱结核导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很难自己弯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颅骨结核 因全身各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的结核杆菌侵入颅骨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炎症反应,致使颅骨破坏并向周围组织蔓延,炎症的扩散因骨缝的限制,一般不超出该块颅骨范围,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在发现结核杆菌和抗结核药物应用于临床之前,尤其是在生活贫困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及卫生知识的普及,本病现已显著减少,但在临床上仍偶有所见。 骨结核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颅骨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反应。其感染途径主要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淋巴系统和血行播散或由邻近病灶蔓延侵入颅骨引起的炎症反应致使颅骨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破坏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大体可见在与受累的颅骨相应部位的头皮下有寒性脓肿,内含干酪样坏死组织及至脓肿破溃后形成的窦道。颅骨呈棕灰色,无光泽,质松软常有形状不同的骨缺损或死骨。显微镜下可见皮下及窦道内和硬脑膜外有大片干酪样坏死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颅骨的骨小梁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分辨不清。
指骨结核 掌骨结核共称短骨的骨干结核,发病率占上肢骨与关节结核的次位,仅低于肘关节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4.88%。患者以儿童居多,成人发病少见。掌、指骨结核系结核菌经血源途径引起发病。骨干结核的病理变化以增生为主,溶骨性破坏次之,死骨形成比较少见。手部短骨骨干结核也以增生为主,死骨形成有时可见到,其病理变化与长骨骨干略有不同。常见有气臌的改变,即骨质膨胀、变薄,髓腔因溶骨性破坏而扩大。死骨形成比长骨骨干结核为多。可能因骨体细小,病变容易波及关节的机会比长骨骨干结核要多。手足短管状骨结核的发病率比长骨骨干高得多,考虑是因为短管状骨周围肌肉较小或缺如,缺乏肌肉的保护作用。另外短管状骨的营养血管较细,血流速度缓慢,细菌栓子容易在局部停留而发病的缘故。在手部掌指骨结核中,掌骨的病例数高于指骨末节指骨很少见。在5个手指中,12、3指所属的掌骨和指骨的患病率较高4、5指所属的掌、指骨患病率较低。
脊柱骨结核 尤其是腰椎的结核最早的症状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别的疾病都可以产生腰疼,比如椎间盘病、腰部劳损等都可以导致腰疼。结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导致的腰疼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结核病的腰疼是一种持续的腰疼,尤其是在晚上睡着以后疼,小孩或者年轻人经常疼醒了,疼痛不会因为休息、吃药等有好转。在临床医生看来脊柱结核和别的疾病导致的疼痛区别在于,脊柱结核导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很难自己弯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一)骨质破坏
骨小梁模糊,似磨砂玻璃样的感觉,呈现出骨质缺损。其缺损区为局限性,边缘相对清晰,可有硬化,是为局限性结核病灶的特点,再继续以弥散性破坏加剧,易向髓腔拓展而形成结核性骨髓炎。骨质破坏易发生于骨骺及干骺,可在骨质中央部分亦可在边缘部分,形成缺损,往往骨骺及干骺同时破坏,形成不受骺板限制的统一破坏区。
关节骨质破坏,从两侧边缘开始,中央的关节板面较轻,是结核的特点。但在膝关节、肩关节中央部分亦可破坏,因紧密相接的软骨较少。关节骨质破坏上下相对应的关节板面同时受累。但这种接触面骨质破坏也不一定是为结核所独有。
肩关节结核的肱骨头呈现类圆形穿凿样改变。膝关节结核在胫骨上端关节板面两侧呈现小的穿凿样改变,耻骨结核在耻骨联合或耻骨板呈现类囊状或不规则的破坏。
常在骨端内或干骺端内见到,中央性破坏可形成囊状,亦可在短骨及块状骨见到,甚至在骶骨上显示囊状破坏区。
死骨的形成一般较多见的为细小的沙砾样死骨,常在松骨破坏区发现,如骨骺内,干骺内。髌骨结核亦常出现死骨,血供丰富的地方不易见死骨,如骨干结核、髂骨结核。有时在上下相对应的关节面都有死骨,常称之为接触性死骨。在膝关节内时有发生。
(二)骨形改变。
管状长骨的破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变形,脊椎的椎体结核、椎体坍塌可呈楔状变形,椎体上下之间相互嵌入出现驼背或龟背畸形等。
(三)关节改变。
关节软骨被破坏可使关节间隙狭窄,软骨破坏后不会再生,狭窄发生后会长期存在。脊椎椎间盘破坏不能再生,如破坏明显,椎间隙永久性消失
一、附骨疽大多发于长骨干骺端,起病较快,开始即有高热,疼痛剧烈,病变处胖肿,靠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叩击痛。
二、流注发于肌肉,无固定部位,随处可生,大多为多发性,起病较快,疼痛较轻,成脓较快,溃后不易收口。
三、历节风虽也发生在关节,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但初起即有寒热汗出,肢节窜痛无定处,且有多发性关节炎病史。
骨结核骨关节结核起病多较缓慢,全身症状隐蔽,病人可有低热、倦怠、盗汗、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仅有少数病人除上述症状外,呈现急性发作,高热39度左右,局部症状如下。
(一)功能障碍
通常病人的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为了减轻患部的疼痛,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如肩关节下垂,肘关节半屈曲位,髋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足下垂位。颈椎结核常用两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核者肌肉保护性痉挛,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下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势。
(二)肿胀
四肢关节结核局部肿胀易于发现,皮肤颜色通常表现正常,局部稍有热感。关节肿胀逐渐增大,肢体的肌肉萎缩,患病关节多呈梭形。
(三)疼痛
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待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的神经根,如胸椎结核的出现肋间神经痛;腰椎结核刺激或压迫腰丛神经引起腰腿痛;单纯骨结核或滑膜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时疼痛加重,往往这时才引起病人注意。为了减轻疼痛,患部肌肉一直处于痉挛状态,借以起保护作用。当病人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在夜间熟睡失去肌肉痉挛的保护时,疼痛更加明显,小儿常常表现夜啼等。
(四)畸形
现畸形,脊柱结核多出现成角后凸畸形。
骨结核包括脊柱结核有它一般的结核治疗原则,首先是支持疗法,要有充分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要够,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结核治疗,也就是化疗,给予各种抗结核的药物,需要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有些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了,脓肿、瘫痪等,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要把那些已经被结核病破坏掉的骨头清除干净,在基本切除后的基础上再用其他部位的骨头,比如髂骨植入进去,目的是让植入的骨头和原来即将正常的骨头慢慢长在一起,融为一体。手术的另一方面需要临时进行固定,半年后植入骨头就已经融合了。然后加上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脊柱结核病手术的风险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还要看医院的技术力量,特别是手术医生以及麻醉的情况,最后要看设备情况。目前看来我国进行结核手术的保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1)验方:治骨关节结核、未溃而肿痛
生甘草、生川草乌、生白芨各8两,藤黄12两,冰片5钱。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以滚热开水调如糊状,外敷患处,用量按病灶大小而定,每周换药一次。
(2)验方:治骨结核皮肉溃烂、面积较大。
龙骨、广丹、寒水石各1两,梅片3钱。
用法:共研末撒疮上。如久不收口,再加黄连研末撒疮上。
(3)验方:治骨结核所致生成的窦道、肌肉萎缩无力 猪的脊排、肋排骨或猪桐骨4-5斤,含鹿角胶、穿山甲、蜈蚣的苗寨生骨方散剂 180g 用法:取纱布将药粉裹住,与4-5斤猪骨同炖,一袋药分三天服用,每天服三次,每次服一碗(约200ml)
中医治疗
(一)阳虚痰凝患部隐隐作痛.不红不热,肿胀不显,继而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痛甚;伴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畏寒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阳气不足,气血亏损,风寒痰浊之邪乘虚侵入筋骨,使骨骼气血失和,寒痰凝集,瘀阻不通,故患处隐痛,功能活动障碍;气血不足,阳气虚弱,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阳虚之象。
治法:益肾温经,散寒化痰。
方药:阳和汤加减。
(二)痰化热酿脓局部肿胀明显,肤色转红,脓肿形成,按之应指;身热朝轻暮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分析:风寒痰湿之邪蕴久化热,热邪蚀骨腐肉而成脓肿;精气不足,故虽已化热,而呈潮热;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育阴清热,托毒透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三)阴虚火旺破溃后流脓稀薄,夹有败絮样物,形成窦道;伴午后潮热,颧红,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素体精气亏损,病后蕴热伤阴,溃后流脓耗伤阴血,皆可致阴液亏损,阴虚生内热,故见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养阴除蒸。
方药:清骨散加减。
骨与关节结核的类型二、外治法
初期用回阳玉龙膏外敷,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盖贴;成脓期可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溃后期用五五丹药线提脓去腐,外敷红油膏,脓尽可用生肌散收口。若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附在药线上,插入窦道引流化管。
偏方治疗
补气托毒汤
【组成用法】茯苓一两,炒白术五钱,当归五钱,刘寄奴三钱,川牛膝三钱,苡米三两,双花二两,鹿角胶五钱。水煎2遍,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应用】此方对骨结核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患者上百例,有效率达85%以上。主治骨结核肿痛或溃破流脓。
【禁 忌】忌食腥,荤,发物,并禁房事。
苗药治疗
【名称】苗寨生骨方
【组方组成】鹿角胶、穿山甲、蜈蚣、蛇蜕、蝉衣、僵蚕、牛黄、乳香、肉桂等苗岭野生药材。
【功效应用】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拔毒排脓、补肝益肾、强髓生肌之功效,使骨代谢恢复正常,促使坏死、老化、增生、变异、钙化等病变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吸收营养,促进活性骨细胞生成,恢复骨骼和肌肉正常功能,内外兼顾,驱邪扶正,达到彻底治愈骨结核的目的。
【用法用量】1、胶囊方用法:取本方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3瓶为一疗程;2、药粉用法:取纱布将一整袋药粉裹住,与4-5斤猪白骨(猪桐骨)同炖,只喝汤。炖好的汤药分三天服用,每天服三次,每次服一碗(约200ml)。每用完一袋药之后,间隔两天再使用下一袋,使用六袋为一疗程。
【性状规格】1、胶囊颗粒,90粒/瓶;2、散剂药包,180g/袋。
其他治疗
一、本病各期五虚象时,可内服鹿角粉,一次3G,或小金片每次4片,或虎挣散每次0.3G,——日2次。
二、抗痨治疗.用雷米封、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抗痨药物。
三、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病灶清除术或关节融合术,彻底治疗原发病灶。
骨结核是没有传染性的!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消耗气血津液,致使后期形体嬴瘦,正气衰败,缠绵难愈,故名骨痨。又因本病成脓之后,可流窜到他处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故又称其为流痰。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10岁以下,特别是3-5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发病于脊柱性骨痨最多,约占所有骨痨的一半,其次是膝、髋、肘、踝等关节。四肢张骨干、胸骨、肋骨、颅骨等则很少发病。
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结核性化脓性疾病。因其成脓后,可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骨结核见于清代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一书。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髋关节为多,次为膝、踝、肩、肘关节。故因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龟背痰、鹤膝痰、附骨痰、环跳痰等。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或跌扑损伤,气血不和而诱发。病证初起局部酸胀微肿,不红、不热、不痛;久则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可伴有潮热、盗汗、乏力等阴亏火旺之证,且局部溃破流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形成窦道,不易收口。治疗初宜补肝益肾、温经化痰为主,用阳和汤加减,中期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营汤;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等。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药如七仙条等,亦可采用手术治疗。护理上,注意增加营养,配合固定制动,以协助治疗。
指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该病起病很慢,化脓亦迟,溃后不易收口,因其脓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骨结核。属于无头疽之一种。骨结核好发于儿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下肢、上肢。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龟背痰、鹤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鸡胸痰、附骨痰、肾俞虚痰、环跳骨结核等多个名称。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或有所损伤以致气血失和,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留于骨骼,发为本病,症见初起局部酸胀微肿,隐隐作痛,不红不热;久则患处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由于阴亏火旺,可伴见午后潮热,盗汗,身困无力,食少等全身症状。溃后疮口可流出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疮口可呈凹陷,周围色紫,形成窦道,不易收口。治疗初应以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可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则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以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或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亦可采用手术疗法治疗。
起病缓慢,漫肿酸痛,不红不热,化脓亦迟,溃出脓水清稀,并夹有豆腐花样物质,形成窦道后,迁延不愈,易损筋坏骨,轻则致残,重责成为虚痨,危及生命。 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 好发年龄: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 脊椎最多,其次为下肢、膝、环跳、踝,再其次为上肢肩、肘、腕、指等骨关节间。 好发部位:脊椎最多,其次为下肢、膝、环跳、踝,再其次为上肢肩、肘、腕、指等骨关节间。 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多不易收敛,全部病程常迁延数年。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多不易收敛,全部病程常迁延数年。 对比了解脲脲原体性关节病变的症状,很类似骨结核的描述,在中西结合辩证的时候可以不限于结核。对某些其他感染也可以大胆的辩证治疗。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应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尤为重要,通常与术前相比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压迫已缓解,若功能变差或无回复,则可能脊髓水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在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强调四肢关节活动,根据病情选择,根据病情掌握锻炼量和方法。锻炼原则是从小运动开始,逐渐加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结核病是个慢性消耗性疾病,所以要注意饮食,应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并选择色、味、美具全的饮食。每日保证两个鸡蛋和适量的肉类、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早晚加餐饮用新鲜牛奶。
服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损伤的症状,如耳鸣、听力减退等。同时还应警惕功能受损及发生多发行神经炎的可能,定期检查肝、肾功、血沉、血象,并向医生报告主观症状。
1.增加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2.长期卧床,或并发瘫痪者,应注意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和擦浴,预防褥疮发生。
3.病变以关节为主,应限制病变关节活动。凡病变在胸、腰椎者,应睡木板床;病变在四肢关节者,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亦可作皮肤牵引,以保持功能位置。
4.积极治疗肺结核、肠结核等原发结核病灶,以预防本病发生。
有一部分骨结核可以引起病人瘫痪,这是由于结核病变对骨头的侵蚀,大家都知道脊梁骨后面就是脊髓,一旦脊髓受到压迫或者损伤和牵拉,那么传达指令就会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出现瘫痪。人体从颈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结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颈椎得了结核,双上肢以下就会不能动,如果是胸椎得了结核,那么胸部以下就不能动了,腰椎如果得了结核就主要是双下肢的问题。
实际上人体任何部位的骨头都可以得结核,脊柱部位的结核大约占到50%,其他的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很多关节也都可以得结核。
维生素和无机盐对结核病康复促进作用很大。其中维生素 A ,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维生素 B 和 C 可提高体内各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健全肺和血管等组织功能;如有反复咯血的病人,还应增加铁质供应,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骨结核病人的食欲特别不好,为增加食欲,可在烹调上下功夫,做到品种多样化,色、香、味、形好。有条件的除每日三次正餐外,可另加两次点心。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食物。因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在药治和饮食调治并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充分休息及适当的户外活动。
骨结核病人还可多吃海产品,如紫菜,深海鱼,对虾等。海洋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检测发现,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还含有脂肪、灰分和钙、磷、铁、维生素及核黄素等成分,肌体亦含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故它是名贵佳肴外还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骨和镇静等功能,用它可治疗手足抽搐、皮肤溃疡、水痘、筋骨疼痛、骨结核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