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小儿便秘

  • 英文名:

    infantile constipation

  • 其他名称:

    新生儿便秘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婴幼儿

  • 医保:

  • 病因:

    饮食因素

  • 症状:

    排便次数少,排便费力

马立显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围生期脑损伤、精神发育...
35.00元/咨询
1
原因

  便秘是指持续2周或2周以上的排便困难。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生率为0.3%~28%。小儿便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一类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的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儿童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3%~5%,占儿童消化道门诊的25%。FC对人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可以影响胃肠功能,还可以影响到儿童的记忆力和智力发育,重者还可导致遗尿,便失禁等。

  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下面是小儿便秘的四个原因:

  1.饮食因素 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

  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因为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一些缺乏健康知识的家长又不知道引导,这样造成肠胃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滞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便秘。

  3.习惯因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4.疾病 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

2
症状

  患儿常出现大便干硬、排便哭闹、排便周期延长(3~5天)、粪便污染内裤等症状,家长和患儿往往都很苦恼。这类便秘大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多数患儿曾有过正常排便习惯,常常因为进幼儿园、搬家等环境因素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或父母不和等精神压抑而诱发。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这类儿童的肛管静息压往往比无便秘的正常儿童高,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能放松,甚至反而紧张,有的还存在直肠感觉功能的障碍,结肠造影检查无特征性改变。血清生化检查可以发现胰多太水平升高,肠蠕动素水平下降等。


3
食疗

  小儿食疗可以遵循以下食疗法:

  1.红薯粥

  红薯营养较丰富,并有一定医疗价值,补血活血暖胃。红薯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和维生素A、维生素C较多,其所含蛋白质比大米、白面的多。小孩便秘吃上几次即可好转。

  原料:新鲜红薯,粳米,白糖适量。

  制作:将红薯(以红皮黄心者为好)去皮洗净,连切成小块,加水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待粥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再煮沸两次即成。

  2.熟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糖分,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功能。 不过,专家表示,这种作用只有熟透的香蕉才具有,生香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3.核桃

  核桃仁含脂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铁、β-胡萝卜素、核黄素等,有润肠通便,治疗便秘的功效。长期服用,疗效更佳,且无副作用。


4
简介

  小儿在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的不同的原因,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找到原因后在进行对因治疗是比较妥当的,另外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些,让孩子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和多吃些脂肪类食品,建议早上黄金双歧因子温开水冲服或添加在牛奶中,来增殖肠内双歧杆菌的方法来防冶便秘,效果很不错,同时要培养按时大便的习惯,这样就能改善孩子便秘的情况。

5
黄滑松茸食疗法

  黄滑松茸,为松口蘑松茸的一个亚种,无毒。其鲜菇菌体黄色,外披一层粘滑外衣,而被称为“黄滑松茸”。黄滑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 PP,其光滑的表皮中含有特种核酸、多糖和生物润滑素等抗电磁辐射,抗核辐射,抗癌,润滑肠道的成分,因此也被称为“金衣松茸”。含通便的四种成分:润滑素,滋润素,动力素,体激素。

  方法;干黄滑松茸泡3小时,洗净,切碎加植物油或肉末煮粥。每日一次。

  用量:一般15-20克即可。

6
治疗方法

  1.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可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乳加糖增至8%,并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较大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粥。在1~2周岁,如已加了各种辅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够,可多吃粗粮食品、红薯、胡萝卜及蔬菜。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顺。

  2.训练习惯

  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通便,养成良好习惯。

  3.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便秘多系津亏肠燥所致,治以滋阴润肠法。轻者可用单味郁李仁,每次嚼服3~5粒,每日1~2次,或隔日服。较重者常用三仁丸(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各等量做密丸,每丸3g)每次1丸,每日1~2次,年幼者减半。年长儿可服麻仁滋脾丸,每日1~2丸,通便后停服。

  4.其他疗法

  幼儿可在每晚睡前服镁乳每次0.5~1ml/kg,或液状石蜡每次0.5ml/kg,也可二药制成合剂使用,可免单用石蜡油易自肛门漏出。以上药物可连用3~5日,同时次晨训练大便。为免吸入,婴儿不用石蜡油。儿童还可用酚酞每次3mg/kg,睡前服。急性便秘或粪块嵌塞,可用开塞露(甘油和山梨醇制剂)5~10ml注入肛内,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在家中可用小肥皂条插入婴儿肛门通便,也可用小指戴像皮手套蘸少量石蜡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门通便。灌肠的方法刺激强,易养成习惯,非特殊需要时不采用。

  小儿便秘需对症治疗

  专家指出,便秘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2] 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宝宝根本就不会排便。而便秘时间长了,后果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的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所以,家长要积极防治小儿便秘,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留下后患。

  对此,专家建议:幼婴便秘是十分常见的,广大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关键是要弄清宝宝便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小儿便秘缓解法

  1. 按摩法: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2. 肥皂条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铅笔粗细、3厘米多长的肥皂条,用水润湿后插入婴儿肛门,可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3. 咸萝卜条通便法:将萝卜条削成铅笔粗细的条,用盐水浸泡后插入肛门,可以促进排便。

  4.:将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5.用涂油的肛门表插入肛门,轻轻摆动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橙汁治疗小儿便秘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两周后应加喂新榨的橙汁,每天2~3次,既补充了水分,又可防止便秘。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每次喂奶后应补喂白开水,两周后增喂橙汁,对防止便秘有重要作用。对顽固性便秘的婴儿,可试服微生态制剂,以改善肠道菌群,帮助消化,如还不见效,可试服乳果糖溶液。有的家长用开塞露即甘油塞肛通大便,偶尔用之亦有效,但不宜常用。如以上措施对便秘还不见效,应到医院请小儿外科医生诊察有无肛门狭窄。

7
预警

  1.大便量少、干燥

  2.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3.腹部胀满、疼痛

  4.食欲减退。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