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更年期综合症

  • 英文名:

    climacteric syndrome

  • 其他名称:

    围绝经期综合症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40岁以上

  • 医保:

  • 病因:

    性激素分泌量减少

  • 症状:

    月经紊乱、心悸、胸闷

潘玫麟 主治医师
擅长:从事妇产科专业10余年,擅...
29.00元/咨询
1
疾病简介

  更年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少数妇女由于机体不能很快适应,症状比较明显,但一般并不需特殊治疗。极少数症状严重,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则需要运用中药益肾更年康治疗。 一般认为,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可加重其身体和精神负担,使更年期综合症易于发生或使原来已有的某些症状加重。有些本身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就更为明显,甚至喜怒无常。 更年期综合症虽然是由于性生理变化所致,但发病率高低与个人经历和心理负担有直接关系。对心理比较敏感的更年期妇女来说,生理上的不适更易引起心理的变化,于是出现了各种更年期症状。因此,注意心理调适十分重要。

  更年期综合症(climacteric syndrome)系指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片综合症候群。人类寿命的高龄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则是妇产科医生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更年期综合症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稀,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症见月经不调,颜面潮红,烦躁易怒或忧郁,头晕耳鸣,口干便燥等,为肾阴虚证;若症见月经不调,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脊酸痛,阴部重坠,纳呆便溏,为肾阳虚症;若月经不调,兼见颧红面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心悸、血压升高等,为肾阴阳俱虚;此外尚有心肾两虚者等。

2
病因

  更年期综合症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1.神经递质

  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

  2.遗传因素

  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3
临床表现

  更年期综合症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症,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更年期综合症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4
检查

  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

  2.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

  3.促黄体生成或激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

  4.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5.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6.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5
诊断

  1.病史

  仔细询问症状、治疗所用激素、药物;月经史、绝经年龄;婚育史;既往史,是否切除子宫或卵巢,有无心血管疾病史、肿瘤史及家族史。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对复诊3个月未行妇科检查者,必须进行复查。

  3.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的测定。

6
鉴别诊断

  妇女在更年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7
并发症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

  精神神经症状:临床特征为围绝经期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种类型:兴奋型;抑郁型。

  2.泌尿生殖道症状

  可出现外阴及阴道萎缩;膀胱及尿道的症状;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

  3.心血管症状

  (1)部分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

  (2)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悸。

  4.骨质疏松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

8
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 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 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 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 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

  1.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 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 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 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

  男子更年期综合征肾虚为其根源,并与心、肝、脾诸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它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致使临床表现错杂多变,表现为脾气急躁、易怒,有的人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性情孤僻、猜疑、喜怒无常等。一般为躁热、不安、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容易紧张、倦怠、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更有一部分性功能下降,中医治疗常分为以下四型:

  1、肝肾阴亏型

  症见烦躁易怒、忧郁紧张、头晕目眩、耳鸣失聪、健忘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弦细。

  2、脾肾阳虚型症见神倦无力、情绪低沉、形寒怯冷、腰膝或少腹冷痛、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纳来食少、大便溏泄或五更泻、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3、心肾不交型症见心烦不寐、多梦易惊、怔忡不安、记忆力差、口干咽燥、头晕耳鸣、潮热汗出、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4、肝郁胆热型症见情志不畅、忧郁烦闷、神思敏感、易生幻疑、寐多恶梦、胆怯心悸、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数。

9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更年期妇女出现一般症状只需予以解释、安慰、消除顾虑,同时积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若出现明显症状,如头痛、失眠等精神症状,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谷维素等;血压增高可给降压药,均能减轻症状。

  2、激素替代疗法:

  一般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但应掌握1.适指征:血管舒缩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萎缩性阴道炎、早绝经、复发或顽固性尿道—膀胱炎;脂蛋白血症(Lipoproteinaemia)。

  中医治疗

  1、中药汤剂。

  按照中医辨证,可分为阴虚内热、阴虚血燥、精亏血枯、肾虚阴旺、心肾不交、肾阳虚、肾阳阴两虚等证型,宜请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对症开方,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2、可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法方法。

10
预防调养

  生活调养

  1、加强卫生宜教,使更年期妇女了解保健知识,正确对待更年期综合症。

  2、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克服内向、拘谨、抑郁、多虑等不利心理因素,减少发病。

  3、注意生活调护,劳逸结合,饮食有节。

  4、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维持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心理、生理健康。

  运动调养

  国内历代养生锻炼的项目很多,足以供给不同体质和不同疾病类型的中、老年人在健身治疗中选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推拿、保健按摩等。慢跑、体操、散步等活动,对健康也很有益处。

11
饮食调养

  1、防止贫血。

  女性更年期因为月经变化很大,有的女性月经频繁、增多多、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功血,这可能引起女性贫血。在膳食中要选择动物肝脏、瘦肉、鸡鸭血、蛋类、豆类等含铁量较高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也可选用健脾益气或滋阴补血之食疗方辅佐治疗,如红枣桂圆汤等。

  2、防止营养缺乏及身体发胖。

  有些女性在绝经后容易出现缺钙性骨质疏松和其他营养缺乏病,或由于代谢紊乱而出现脂肪堆积、身体发胖和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血管硬化等现象。更年期女性要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蛋、乳类等)和含钙较丰富的食物(如各类豆类、虾皮、海带、芹菜、白菜等),以补其不足;少吃或不吃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身体发胖、体重增加,就要适当调剂主食,多吃杂粮和蔬菜,控制油脂和糖类,并注意平时不要吃得过饱。

  3、防止血压增高、头昏失眠等病症的发生。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和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更年期女性大多数会出现血压增高、头昏心慌和失眠等病症。为此,更年期女性应选择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粗粮(小米、玉米、标准面粉等),动物的肝、肾、瘦肉、牛奶、绿叶菜和水果等。因为这些食物能维持人的神经健康和促进消化,对防止头痛、晕眩和记忆力衰退有好处。同时,要吃低盐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浓茶、胡椒),更不要吸烟。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