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鼻窦囊肿

  • 英文名:

    暂无

  • 其他名称:

    暂无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医保:

  • 病因:

    腺体内分泌物潴留

  • 症状:

    眼痛、复视、溢泪

许庆天 主治医师
擅长:擅长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如声...
29.00元/咨询
1
疾病简介

  鼻窦囊肿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和发生于上颌骨的牙源性囊肿。粘液囊肿为鼻窦口的长期闭塞,窦内分泌潴留而形成。粘膜囊肿系窦粘膜的粘液腺或浆液腺管口堵塞,腺体分泌膨胀而形成。此二类可采取手术切除并建立鼻窦和鼻腔的引流。牙源性囊肿分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前者多发于青年,系牙发育异常所引起;后者由牙根尖肉芽肿退行性变形成,多发于年龄较大的病人。治疗以摘除囊肿同时处理病牙。

2
发病原因

  先天性发盲异常(25%):

  由于先天遗传或发育异常的囊肿有各种面裂囊肿,如鼻翼下面裂囊肿、鼻背中线度样囊肿及瘘管、唇腭裂囊肿、鼻腭囊肿、切牙骨囊肿及鼻前庭囊肿、含牙囊肿等. 其中多由面突在发育过程中于接合或融合之处胚胎残余上度发展而成.而鼻前庭囊肿也可由鼻腔底的粘液腺腺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至于含齿囊肿则可能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正常的牙滤泡发展而来。

  腺管阻塞(30%):

  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囊肿(如鼻前庭囊肿)可因腺管阻塞引起;鼻窦粘膜囊肿分泌型者也由此而来,因而有时又称粘液潴留囊肿或粘膜下囊肿。

  炎症感染因素刺激(30%):

  由感染刺激引起的囊肿(如发生于上颌骨的牙周囊肿),是由牙根感染或损伤后,根尖肉芽组织发生囊肿样变所致;而发生于上颌窦的粘液囊肿如为非分泌型者,则是由于鼻窦慢性炎症使粘膜下毛细血管壁受损而渗出的浆液积聚于鼻窦粘膜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的假性囊肿,又称浆液囊肿.此外,鼻窦粘液囊肿也可因外伤. 手术、肿瘤炎症等因素阻塞窦口,造成窦内分泌物潴留所致。

3
临床表现

  1.外部畸形,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

  2.眼部症状,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

  3.鼻腔检查,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

  4.有死牙或龋病,好发于侧切牙。缺牙或有发育不良乳牙。

  5.并发感染可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局部红、肿、痛。

4
诊断依据

  1.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

  2.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

  3.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

  4.有死牙或龋齿好发于侧切牙,缺牙或有发育不良乳牙。

  5.鼻窦穿刺抽出粘液或粘脓液。

  6.X线摄片见粘液囊肿鼻窦腔扩大,窦壁变薄或消失、囊肿阴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粘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

5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粘液囊肿:经鼻内或鼻外径路摘除囊肿,引流口要通畅。

  2.粘膜囊肿一般不须手术,如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可行上颌窦治疗径路手术切除。

  3.含牙囊肿采用上颌窦清理术,切除囊肿保留上颌窦粘膜。牙根囊肿则切除囊肿并处理病牙。

  用药原则

  1.该病主要以手术切除囊肿,建立通畅引流。

  2.牙源性囊肿尚需去除病牙。

  3.手术前后控制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