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化学烧伤

  • 英文名:

    chemicalburns

  • 其他名称:

    暂无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医保:

  • 病因:

    强酸 强碱 磷 接触

  • 症状:

    疼痛较剧 创面可扩大 加深 愈合慢

杨陆涛 主治医师
擅长:对于小儿和成人的不同原因造...
29.00元/咨询
1
病因

  化学烧伤的致伤机理,化学物接触人体后,可产生局部损害及全身损害。其损害程度与化学物的性质、剂量、浓度、接触时间及面积、处理是否及时及有效等因素有关。

  1、局部损害

  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这是由化学物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火燃烧,造成皮肤烧伤,药物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故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

  2、全身损害

  化学药物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由于多数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性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2
临床表现

  化学烧伤常常伴有化学品中毒:中、小面积的化学烧伤能引起病人死亡,主要因中毒所致,如黄磷烧伤。由于各种化学毒剂不同,在体内的吸收、贮存、排泄也不一样,但多数经肝解毒,由肾排出。因此临床上多见肝、肾损害。

  化学品蒸气或烟雾可直接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烧伤:不少挥发性化学药物由呼吸道排出,所以化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或呼吸系统并发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等),并不少见。

  1.酸烧伤

  较常见的酸烧伤为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其共同特点是使组织蛋白凝固而坏死,能使组织脱水,不形成水疱,皮革样成痂,一般不向深部侵袭,但脱痂时间延缓。

  2.碱烧伤

  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可使组织脱水,但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能皂化脂肪组织。皂化时可产热,继续损伤组织,碱离子能向深处穿进。疼痛较剧,创面可扩大、加深,愈合慢。

  3.磷烧伤

  磷烧伤是有特点的化学烧伤。磷与空气接触即自燃,在暗环境中可看到蓝绿色火焰。磷是细胞浆毒物,吸收后能引起肝、肾、心、肺等脏器损害。

3
检查

  同热力烧伤部位。必要时需测定毒性化学物质的血中含量。

4
鉴别诊断

  主要与放射性烧伤、火烧伤相鉴别。病史有无接触化学品可予以鉴别。

5
治疗

  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

  1.迅速脱离污染物,并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30分钟以上。有时应先拭去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如干石灰粉),再用流动水冲洗,以避免与水接触后产生大量热,造成创面热力烧伤等进一步损害。冲洗完后可再用相应的中和剂,中和时间不易过久,片刻之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2.及时确认是否伴有化学物质中毒,并按其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如一时无法获得解毒剂或肯定致毒物质时,可先用大量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脉滴注、给氧、输新鲜血液等,如无禁忌,及早应用利尿剂,然后,据情况选用解毒剂。

  3.烧伤病毒按烧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休克复苏及创面处理。早期切除Ⅲ度焦痂,消除深Ⅱ度创面坏死组织,以切断毒物来源。

  4.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总之,化学烧伤的处理原则,同一般烧伤。应迅速脱离现场,终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继续损害;采取有效解毒措施,防止中毒;进行全面体检和化学检测。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