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英文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 其他名称:

    胆汁性肝硬化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中老女性

  • 医保:

  • 病因:

    自身引起 病毒感染

  • 症状:

    经过缓慢 早期症状轻微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类、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并存,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隐袭,经过缓慢,早期症状轻微,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与体重多无明显下降,约1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尤其伴有脂肪泻者,应详细了解起病的诱因及病情进展情况,有否其他免疫性疾病存在,注意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出现黄疸进行鉴别。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可见多处抓痕和脱屑。肝、脾肿大表面尚光滑,无压痛。

2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脂、血清胆酸,结合胆红素,AKP及GGT等微胆管酶明显升高,转氮酶正常或轻、中度增高。血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IgM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正常或减少。

  2.影像学

  超声波、ERCP、CT、PTC等了解有无肝内外胆管扩张及引起肝外梗阻性黄疸的疾病。

3
治疗

  适当休息,给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每日脂肪<40~50g为宜。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熊去氧胆酸服药6个月以上可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化验指标;皮质类固醇如氢化泼尼松口服。注意晚期患者骨病加剧及并发细菌感染。硫唑嘌呤、环孢毒素a均有效,但因有肾毒性及骨髓抑制应慎用。实施对疾病过程的治疗,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伴有肝功能失代偿和(或)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可考虑作肝脏移植。< p=""><!--40~50g为宜。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熊去氧胆酸服药6个月以上可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化验指标;皮质类固醇如氢化泼尼松口服。注意晚期患者骨病加剧及并发细菌感染。硫唑嘌呤、环孢毒素a均有效,但因有肾毒性及骨髓抑制应慎用。实施对疾病过程的治疗,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伴有肝功能失代偿和(或)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可考虑作肝脏移植。<-->

4
预防

  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此时病情多属晚期,故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 以下生活方式对此病有预防帮助:

  1.绝对禁酒(包括啤酒及米酒),少喝各种饮料,可喝热茶;

  2.每天饮食保持恒定,以低盐、低脂肪、少糖、高蛋白为好,不吃辛辣、油腻、油炸、黏硬的食物,勿暴饮暴食,并且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

  3.尽量不吃有损害肝脏的食物;

  4.保持运动的习惯及良好的心态。

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