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半乳糖血症

  • 英文名:

    galactosemia

  • 其他名称:

    暂无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儿童

  • 医保:

  • 病因:

    半乳糖代谢的第2步

  • 症状:

    拒乳 呕吐 恶心 腹泻

李文婕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新生儿窒息、缺氧性脑病...
35.00元/咨询
1
病因

  经典型半乳糖血症发生于半乳糖代谢的第2步,即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导致其前体1-磷酸-半乳糖堆积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肝、肾、晶体及脑组织是主要受累器官。

2
临床表现

  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的地区变异型甚多,该酶活性受累程度不一,酶蛋白分子在电泳中显示不同的泳行速度,此有助于类型的鉴别。半乳糖激酶的变异型较少,半乳糖血症的临床表现视病型及病程有较大差异,轻者可无临床症状,最严重者呈暴发型。

  1.急性病程

  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天,因哺乳或人工喂养牛乳中含有半乳糖,出现拒乳、呕吐、恶心、腹泻、体重不增加、肝大、黄疸、腹胀、低血糖、蛋白尿等,有上述表现者应考虑有半乳糖血症可能,需即施行有关实验室检查,若能及时检出及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可迅速出现白内障及精神发育障碍。

  2.轻型病程

  多无急性症状,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发音障碍、白内障、智力障碍及肝硬化等。

  3.其他

  如假大脑肿瘤,为一少见表现,此系半乳糖在脑内积蓄,继之转变为半乳糖醇遂致脑水肿及颅压增高。

3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尿液半乳糖检查:尿糖阳性,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糖阴性,纸层析可鉴别出其为半乳糖;

  (2)新生儿筛查半乳糖血症:用Beutler法过筛缺陷酶,观察有无荧光的产生,以此作为最后评定的依据,本病无荧光产生。酶活性的缺陷也可从肝、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及白细胞中得到反映;

  (3)血半乳糖浓度测定:正常浓度为110~194μmol/L(应用半乳糖氧化酶或半乳糖脱氢酶法),患者其血浓度升高;

  (4)尿半乳糖和半乳糖醇浓度测定:可用酶法测定;

  (5)红细胞1-磷酸半乳糖测定;

  (6)半乳糖代谢相关酶测定:此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7)非特异性的生化指标测定:诸如蛋白尿、葡萄糖尿等。

  2.辅助检查

  (1)B超:依据临床表现选做B超;

  (2)通过胎儿镜采取胎血进行酶活性测定:测定羊水中半乳糖醇的含量及羊水细胞中酶的活性等。做酶基因的突变分析,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3)半乳糖呼吸试验:可对13C-半乳糖转化为13CO2进行定量测定,以了解机体对半乳糖的氧化能力。

4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酶活性测定确诊。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试验阳性者应疑为半乳糖血症,结合红细胞内半乳糖代谢酶缺乏通常可确诊。如果产前怀疑胎儿可能有半乳糖血症,可通过羊膜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或出生时取脐带血检查红细胞内的酶活性。

  如果孕妇血半乳糖浓度升高,无论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均可对胎儿造成损害,包括长期性智力障碍。

5
鉴别诊断

  注意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鉴别,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功能损害明显,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6
并发症

  儿童期可有神经性耳聋。少数患者可发生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黄疸和肝脏肿大、肝硬化,发生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出血,并发大肠埃希杆菌败血症,生长迟缓、智能发育落后,高氯性酸中毒、蛋白尿、氨基酸尿和低血糖等。

7
治疗

  1.静脉输给葡萄糖、新鲜血浆,注意补充电解质。

  2.抗生素

  对合并败血病的患儿应采用适当的抗生素,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

8
预后

  患儿的预后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未经正确治疗者大都在新生儿期死亡,平均寿命约为6周,即便幸免,日后亦遗留智能发育障碍。获得早期确诊的患儿生长发育大多正常,但多数在成年后可有学习障碍、语言困难或行为异常等问题。女性患儿在年长后几乎都发生性腺功能不足,原因尚不甚清楚。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