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脑垂体腺瘤

  • 英文名:

    Pituitary adenoma

  • 其他名称:

    垂体瘤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育龄妇女

  • 医保:

  • 病因:

    不良行为习惯环境 相关原发疾病

  • 症状: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催乳素细胞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赵强德 主治医师
擅长:各种肿瘤的防治,掌握各系统...
29.00元/咨询
1
病因

  脑垂体腺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脑垂体腺瘤病因不清,可能诱因有: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2
临床表现

  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扩展方向及分泌激素的类型有关,包括以下4组症状:

  1.垂体瘤分泌激素过多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常见者为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及催乳激素瘤。

  2.垂体本身受压症群,主要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一般首先影响生长激素GH,其次为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最后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少数可伴有尿崩症。

  3.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综合征和脑脊液鼻漏等。

  4.垂体卒中,指垂体腺瘤和/或垂体本身梗死,坏死或出血,临床上可迅速出现压迫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垂体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可消失或减轻,甚至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低减。

3
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影像学检查

  (1)蝶鞍像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袭等。

  (2)CT检查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

4
诊断

  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

5
治疗

  1.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野有所改进,但是不能根本**。

  3.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遏制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