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3岁半,身高110厘米,重量45公斤,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血液各项检查均正常(排除感冒引起),平时没有不适感觉,但是在做体检时发现有早搏现象,随后做了动...
病情分析:
心律失常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
几乎每个小儿从出生到少年均能遇到。有人仅以心跳不正常就认为是心律失常,这是不全面的。
小儿心律失常的种类基本与成人相似。由于小儿的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经不稳定,更易发生心律失常。按发生原理将心律失常分为:1.冲动起源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异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等。2.冲动传导所致,包括各种传导阻滞。此分类可简化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
下面简述几种小儿常见的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健康儿童心脏的窦房结按一定的频率,规律发放冲动,但心律并非一定规律,因此心电图上P—P间期允许有0.12秒之内的差异,如P—P>0.12秒就应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绝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无需治疗,都与呼吸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有关,此种心跳快慢的变化是随呼吸运动呈周期性改变,屏息时心律不齐消失。少数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常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和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过早搏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频繁出现的早搏可有自觉症状,较大的儿童可主诉心悸、自觉心跳有“漏搏”或有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小的孩子可表现有乏力、苍白及气促等。早搏一般分为:“良性”(功能性、生理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改变,多无症状又可称之为无症状性早搏,此类早搏不必治疗,经过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可自然消失。另一类为病理性早搏,主要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电解质紊乱时。此类早搏有些可发展成为恶性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对这类患儿必须做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医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健康小儿,也可能由先心病、感染或预激综合征引起。主要特点为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心率每分钟200次以上,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力衰竭。家长遇此情况不要紧张,应立即采取刺激迷走神经方法使心搏减慢,如用筷子刺激嗓子的悬雍垂(“小舌头”)或令患儿深吸气后屏住气,然后做用力呼气的动作;小婴儿还可应用冰袋蒙面法等。上述方法不奏效,应速去医院诊治。
心律失常的治疗除兴奋迷走神经法之外,尚有电学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疗法。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几十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因为有些心律失常不需治疗,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需用相应的药物才有效,此外还要考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等。目前有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现象,我们提倡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病情分析:
治疗要点
1. 应针对病因治疗,避免劳累和感染。2. 功能性早搏不需治疗,需密切随访,每年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感冒、发热、腹泻等感染时应检查心电图。3. 改善心肌细胞代谢 维生素C、辅酶Q 10、常规药物二磷酸钠及磷酸肌酸钠。4. 抗心律失常药物:病理性早搏、频发、影响心输出量、患儿自觉症状明显,优选普罗帕酮,较安全,副作用较小。
病情分析: 你好,可能是发育阶段原因引起,
正处在青春期考虑是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心律不齐,在神经系统 中,植物性神经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借
根据你所叙述的情况,心室内的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对心脏功能没影响。建议你可以去医院做
心率过缓主要的锻练方式就是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起些增加的作用,还能大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建议您每天
可以经常举办强度适宜的活动,这样就会使静息心率偏慢,而肥胖也会致使心脏压力严重,心率放慢,可以通过健
没有遗传性,临床上只有极少数人有遗传性心律失常,这是一种具有潜在晕厥或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
心绞痛咳嗽,可能是因为肺心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心律失常的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