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导抗检测结果为多少算听力下降呢

声导抗检测结果为多少算听力下降呢

回答: 1次
分类: 疟疾
2019-09-04
病情描述:

声导抗检测结果为多少就算听力下降?...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耳聋分哪几种类型 所谓耳聋,就是听觉发生障碍,或者听力减退。按其性质,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耳聋根据听力损害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和性聋,中枢性聋。按发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 ⒈传导性聋:可发生在外耳道、鼓膜、中耳或咽鼓管病变。如耵聍拴塞,鼓膜穿孔,鼓室积液,耳硬化症等。 ⒉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变位置是在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传导通路上。如内耳发育不全,药物中毒聋,噪声性聋,听神经瘤等 ⒊混和性聋:同时有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的性质。 ⒋中枢性聋:可发生在他神经核起至大脑皮质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一处。 听力损失的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根据500Hz,1000Hz,2000Hz及4000Hz气导平均听阈,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几级: 轻度听力损失:26~40dBHL 中度听力损失:41~55dBHL 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dBHL 重度听力损失:71~90dBHL 极重度听力损失:≧91dBHL 听力图图形分类 按图形分类可分为七大类: ①平坦型:各个频率的阈值几乎相等。 ②渐降型:阈值以每倍频程5-10dB下降。 ③显降型:听阈在高频区以15-20dB下降。 ④上升型:在高频区的听力损失以5-10的dB下降减少。 ⑤马鞍型:低频、高频的听阈比中频的少。 ⑥陡降型:低频区听阈接近正常,到1000Hz以上的频率区陡降。 ⑦点状型:只在一、两个频率上有听力。 基础知识 声音的含义: 有三种含义:①就客观意义来说,物体的任何周期振动都可以产生声音,如敲击音叉。 ②声音是一种波。一个发声物体(如电铃)振动后,由于周围的空气分子的弹性和惰性,从而形成空气微粒疏密相间的波动。这就是声波。 ③由于振动的传播,对于人听觉器官发生主观上的感受,最终引起声音的感受。 声音的基本特性: 声音具有频率、强度、声谱三种基本特性,这三要素反映在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就是音调、响度、音色。 1.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如果物体每秒振动一次,它的频率就是1赫兹(Hz),一般来说,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我们感受到音调也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就越低,我们感受到音调也就越低。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Hz,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称之为超声波,低于20Hz称之为次声波。一般言语频率范围以500-3000Hz为主。 2.强度:是由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的能量或声波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就人耳可听声频率范围而言,声能或声压愈大,引起我们主观感觉到的响度也愈大。 3.音色:除了极少数发音物体像音叉能发出纯音调外,其他乐音,由许多个强度不同的声音所组成,为复音。复音中能量**的单音叫基音,其他的叫泛音。例如频率是100Hz的钢琴声,经过声学的频率分析,发现其中除了频率是100Hz的基音外,还有15个强度不同的泛音。泛音不同的声谱决定着不同的音色。 何谓听阈 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称为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值不相同。这说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敏感度不同。根据听阈值与频率的关系所画出来的曲线叫作听阈曲线。 怎样看电测听表 电测听表包括左右两个图表,是用来分别记录左右耳的听力情况。这两份表格就像数学上的坐标图,有横纵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声音的频率,纵坐标代表声音的强度。 右耳以“。”符号代表,左耳以“×”符号代表。电测听图表上一般画有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气导和骨导的听阈曲线。根据曲线的情况可以判定耳聋的性质和程度。正常人听阈都在25dBHL以下,如听阈超过此标准,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耳聋。传导性聋的电测听图上主要表现骨导曲线基本正常,但气导听阈升高,气骨导曲线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感音性聋的气骨导曲线同时下降,多数病人以高频下降较为明显。混和性聋同时具有传导性聋和感音性聋的特点。气骨导曲线均下降,但两条曲线之间仍保持一定的间距。 老年人怎样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为了延缓老年人耳聋的发生,预防听力早衰,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噪声:较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有噪声污染的环境,在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时,音响要适当。对于无法避免噪声的人,应选用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等。 ②合理用药: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听力会有威胁,应尽量避免使用。 ③少烟酒。吸烟能使血中尼古丁增加,促使小血管痉挛,使内耳供血不足。饮酒过量会影响VitB的吸收,从而损伤听神经。 ④根据个人体力情况,适当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⑤饮食要有规律,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节食,素食,选用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品。 ⑥避免病毒感染。流感,脑炎,带状疱疹等病毒也可能损害听神经。 哪些药物可以导致耳聋? 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应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听力下降,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药物性耳聋,具有耳聋性的药物有很多,主要包括氨基甙类抗生素、利尿药、抗疟疾药、止痛药、缓癌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结核药、心血管药、避孕药及砷、汞等重金属,如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利尿酸、奎宁、氯喹、长春新碱、阿斯匹林、普奈洛尔等。这些药物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破坏内耳的新陈代谢使毛细胞变性坏死。据调查,药物性耳聋中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达97%,临床应用也当慎重。尽量少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