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疗法具体是怎么治疗同时饮食规律。...
病情分析: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在50~70岁,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多累及下肢动脉,外科常规采取截肢术,使患者身心两方面受到损害。介入疗法采用局部溶栓PTA,内支架植入,保全患肢,提高疗效,减少了并发症 〔1〕 。笔者利用介入疗法治疗15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5例;年龄45~68岁,平均55.6岁,累及髂总动脉5例,动脉9例,锁骨下动脉4例,平均闭塞长度6cm。
1.2 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顺行性或逆行性股动脉穿刺,造影明确动脉闭塞的部位长度后先选用留置导管常规药物注入局部溶栓,每天用量80~100万U,连用3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无效后采用PTA,闭塞长度大于4cm的病例PTA后行内支架植入。
1.3 治疗成功的标准 (1)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完全开通或残余直径狭窄率<30%的狭窄,血流通畅。(2)闭塞段远端动脉恢复搏动,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消失或明显改善。
2 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优选局部溶栓,10例成功,1例死亡;4例优选PTA,其中2例PTA后行内支架植入,本组病例狭窄闭塞时间长短不一,最短2h,最长72h,平均38h,采用局部溶栓治疗的11例患者中,1次溶栓成功占45.45%,二次溶栓成功占36.36%,三次溶栓成功占9.09%,其中1例13天后因心肌梗死导致死亡,4例优选PTA,其中2例PTA后行内支架植入,全部成功,共植入支架3枚,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应尽早采用介入方法治疗 〔2〕 。局部溶栓PTA,内支架植入各有优缺点,局部溶解能去除阻塞段内可溶性血栓成分,但对残存的基础狭窄却无任何作用,只能采用PTA,但PTA不能去除闭塞的任何部位,闭塞段大于4cm应用PTA后行内支架植入,无论是局部溶栓,PTA或PTA后内支架植入,都应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通过15例患者的治疗笔者总结出如下经验:(1)治疗前应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肾功能、离子检查,局部溶栓过程中应监测心电图变化。(2)对闭塞段行局部溶栓前,应先行闭塞段导丝通过试验或导管插入试验,确定闭塞长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3)施行局部溶栓时,尤其采用脉冲―――喷射溶栓,溶栓导管不要过早通过闭塞段远端治疗,以免发生远端闭塞。(4)施行PTA时,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较病段两端直径大和稍长于病段为宜。(5)内支架植入的适应证为PTA失败或效果不满意者,这是PTA的补救措施。(6)内支架植入的注意要点:①直径选择较病段两端的动脉直径大为宜;②跨闭塞段放置至关重要;③介入内支架植入后需口服常规药物半年,每日300mg。(7)患者年龄、病变形态、长度、性质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闭塞时间短,年龄小,远期疗效好。
动脉堵塞一般考量和血栓有很大的关系,可以采取溶栓的方法来实施救治,同时还要留意仔细观察可有再次出现脑
你好,动脉有斑块构成,主要考量是由于血脂浓度过高引来,意见建议:平时多留意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动物的脂
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通过全面仔细检查明确是由于颈部动脉交通不便引来,主要的救治是融合活血化瘀,
对于大脑血管的交通不便引发的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症状,目前还是要通过综合性的救治实施稳定,比如可以
大脑前动脉交通不便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拆分动脉交通不便,多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长期原因引发的,再次出现动脉血管排位赛,主要看动脉血
基底动脉交通不便如果是中段交通不便要实施抗栓救治和压制危险因素救治,一般预后良好,侧支代尝较差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