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上面长了个息肉

胆上面长了个息肉

回答: 3次
2016-01-11
病情描述:

以前是一个现在长了3个最大的又4毫米,要怎么办同时按照病人陈述的处境,切忌情绪激动注意卫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息肉`,就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很难被发现。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儿童型息肉主要发生在5~10岁的儿童。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大便周围带血和便后出血是主要症状,出鲜血,血量不多。直肠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似樱桃状,色鲜红,便后可自行复回。当炎症并发感染时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频、便不尽等,长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指导意见:手术或微创治疗息肉一般选择手术或者微创切除,切除后及时送病理科确定其病变性质。对于息肉进行内镜(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复查,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多个腺瘤切除或腺瘤大于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则3~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阴性则为1年随访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1、各种不同类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如单纯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充满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2、胆囊息肉样病变。3、无症状性单纯胆囊结石,下列病人应采取LC治疗:①陶瓷胆囊,因其胆囊癌发生率高达25%;②胆囊结石超过3cm,即使无明显症状亦应积极治疗,因结石大于3cm的胆囊结石患者,其胆囊癌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小于3cm者;②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4、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甚至目前有观点认为即使无症状也应手术。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虽然肝硬化病人不是LC的禁忌证,但属于困难的LC手术,因为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区血管丰富,易出血,易发生粘连,作此手术应慎重。6、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急性复发患者,大多数经用解痉、止痛、抗炎等治疗后,急性胆绞痛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迅速缓解,抓紧手术时机,可实行此手术:而另一类型为胆囊结石嵌顿,虽已对症用药处理,体征和症状均不能缓解,胆囊壁易发生坏死、甚至胆囊穿孔形成腹膜炎,这种病人尽早手术,超过24小时不宜作LC手术。

    2016-01-11
  • 病情分析: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需要怎么处理.绝大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胆囊息肉可不引起任何症状,但也可以出现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指导意见:
    目前没有甚么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消退,因此打针或吃药是不能治愈胆囊息肉的.对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现在唯一的方法是做手术,摘除整个胆囊.对于绝大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且不引起任何症状的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增长的速度.处理这类胆囊息肉的具体做法是:首次检查发现不超过5毫米的息肉,以后每年一次定期超声复查.息肉在5毫米以上但未达到1厘米的,半年后再次超声检查,大小没有变化者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相反如息肉有所增大则须密切跟 踪,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息肉大小已达1厘米或更大,或者在随访复查中增大超过了3毫米,为了排除癌变的可能,应该施行胆囊切除术,并做病理组织学鉴定. 总的来说,无症状的胆囊息肉绝大部分不需要治疗.
    生活护理: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

    2016-01-11
  •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如果没有症状的话,可以暂时不手术。定期复查B超,看看息肉是不是有长大或者增多的趋势,如果短时间增大明显,或者目前有明显的症状,建议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平时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016-01-11
胆囊肿瘤相关问答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