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了蜘蛛痣

脸上长了蜘蛛痣

回答: 3次
分类: 蜘蛛痣
2015-12-28
病情描述:

几年前我的脸上长了蜘蛛痣,是左眼旁边,左手上也有.是怎么了?同时患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和忌辛辣刺激性饮食,规律作息。...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若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蜘蛛痣就会消失,因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从中心点流向周围毛细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压则血流阻断,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
    蜘蛛痣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雌激素代谢有关,青春期少女及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加,会出现蜘蛛痣,这是一种正常表现。若是男子或老年妇女突然出现蜘蛛痣则应提高警惕,因为肝硬变、肝癌及慢性肝炎伴有肝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的能力减弱,雌激素含量相应增加,亦会出现蜘蛛痣。因此有人说,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灯。
    蜘蛛痣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哪些危害,但若发现蜘蛛痣,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肝功能及肝脏B超,排除恶性肿瘤及各种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一位朋友无意中发现颈部长出两个小红点,不痛不痒,用手压时能褪色,松手又发红,而且从中心往四周放射状扩展。她今年32岁,结婚8年,第一次怀孕刚3个月,怕是生什么病。我为其检查后对她说,她这两个小红点叫蜘蛛痣,是由于血中雌性激素的浓度增高,引起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雌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一种性激素,但无论男女其肾上腺都能产生一些雌激素。雌激素的代谢在肝脏中进行,当肝功能减退时雌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少,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增高,引起动脉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蜘蛛痣多分布在上腔静脉的区域内,肋弓以下的区域极少见到。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胸部、背部、面部、前臂和手背、鼻、咽、口腔的粘膜则很少见。在大出血、休克时则消失,死亡后亦消失。肝掌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的斑状发红。蜘蛛痣亦见于正常妇女的妊娠期,大多发生在妊娠2-5个月内,产后2个月内消失,偶见于正常人和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维生素B缺乏症、着色性干皮症、慢性照射性皮炎、红斑性狼疮、血色病、雷诺氏病等。因此,少数蜘蛛痣的出现,不能只视为肝病的征象,必须结合临床加以考虑。因此,该患者出现的蜘蛛痣是妊娠引起血中雌激素浓度增高所引起,是正常现象,到产后2个月会自然消退。她听我说完后就放心了。
    据报道,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经检查肝组织发现85%的人有病理改变,其中有30%为肝硬化。同时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出现、发展和消退与肝脏病变的好转与恶化常有密切关系。因此,蜘蛛痣对肝病的诊断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过应注意除外其他可能。一般认为,符合下列情况时对肛病的诊断参考价值较大:1、数目较多,形态典型;或者虽间断出现,但长期持续不退者;2、原有陈旧性蜘蛛痣突然增大明显,同时出现新的。如果蜘蛛痣典型,而且存在时间较久,应考虑由慢性肝病引起的可能,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而急性及迁延性肝炎病程中亦可暂时出现。原发性、继发性肝癌亦可出现。最后需提出的是:蜘蛛痣应与血管痣相鉴别,后者是小点状的红痣,无放射状的细小血管,压之亦不褪色,其大小和数量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胸腹部皮肤较多见。

    2015-12-28
  • 病情分析: 蜘蛛痣的病因:一般此病的病发与雌激素代谢有关,也就是说会由于青春期男女以及妊娠期妇女的体内激素分泌变化而造成皮肤的病变,出现蜘蛛痣损害;但是有些人还会由于肝硬变、肝癌及慢性肝炎伴有肝功能衰竭等疾病,出现肝脏灭活雌激素的能力减弱,雌激素含量相应增加,此时也会很容易病发蜘蛛痣的出现,所以人们常说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一种前期表现。
      蜘蛛痣与肝脏的关系:由于肝脏是人体性激素代谢的调节和灭活部位,主要是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在经过肝脏之后才会出现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如果自身的肝脏出现病变的话就会造成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出现堆积,而引发体内小动脉扩张,蜘蛛痣也会随之病发。

    2015-12-28
  • 病情分析: 你好,蜘蛛痣是毛细血管扩张或者是动脉性的蜘蛛痣,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系,建议一是查明引起的的原因,看看是否有肝病,二是如果影响容貌可以考虑激光治疗。同时凭患者自诉的症状来看,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熬夜,清淡饮食就行。

    2015-12-28
推荐专家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