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有些问题想一下,我想问问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就是心理问题都有哪些特征,临床上都有哪些表现,有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有知道的朋友请帮助啊同时针对患者对病症的...
病情分析: 你好问题的主要因素或病因哲学家、精神病学家时效波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述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或病因。主要摘述如下: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都是在脑的指挥、控制和感受下产生的,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1.需求斗争奖赏规律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这一规律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总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急状态下的应急行为。而“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一旦长期分割,中间环节出现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不是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发展进化,是有需求的生命主体与客观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这一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斗争就像撞钟,情绪就像钟声。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如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自然产生不了正常的钟声。钟声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撞钟方式和撞钟部位,只要撞钟的方式和部位选对了,就能发出正常的声响;同理,情绪的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方式,只要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就能体验感受到自信、愉悦等积极健康的正常情绪。“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2.需求斗争奖赏与人类精神疾病(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正常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为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是一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寻需求目标,从事自己热爱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获取维持生计的报酬,才能感觉充实和幸福,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劳动。脱离现实和行动,有需求,无斗争,那是空想,是做“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惘困顿,生活会贫困潦倒;没有压力和动力,无需求,无斗争,那是懒散,是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生活会苍白索然。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遵循规律,脚踏实地,为满足需求而斗争。(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患者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这种消极麻木、浑浑噩噩的斗争方式同样违背了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因此,这种没有主导需求、没有动机兴趣的斗争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斗争。作为在生存斗争中进化发展的人类,其活动要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当某一需求得到满足后,就要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上升到主导地位,从而进一步激发斗争的热情,以使人能够按照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更好地生活下去。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人成长的顶峰期。这时,我们已摆脱由基本需求和匮乏性动机带来的忧患,但它不是终点,而要是完成充分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渴望。同时,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在的天赋、能力和趋势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就要为更高层次的超越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驱动,成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这种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性和对工作的热忱等。超越性需要是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外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是对存在价值的需要,在某些人身上虽然不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或“灵魂病态”。超越性精神疾病是长期丧失超越性需要,超越性动机(渴求存在价值的动机)不能满足而引起的存在于精神上的疾病(即抑郁症),它包括玩世不恭、冷漠、厌烦、缺乏热情、失望、无助感、虚弱和虚无感等。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场满足需求的斗争过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不再有能够激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也就被剥夺了。抑郁症患者,或者极为孤独,或者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着的价值所在。比如,当抑郁症患者说出了钓鱼的想法。治疗的目的则不是让他用钓鱼来打发时间,而是挖掘钓鱼背后的意义,让他意识到,喜欢钓鱼是因为钓鱼意味着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可以置身大自然……总之,就是帮助患者找出对他的个人而言所有关于钓鱼的一切意义所在(认知疗法的侧重点)。因此,抑郁症患者应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理想目标,增强志趣和竞争理念,以提高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但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就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恶智),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却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4)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轰然倒地,听天由命。试想,在远古,这种人要是遇到了虎、狼之类的猛兽,自然要一命呜呼,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因此,假如人类现在仍生活在那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癔症患者是要被淘汰的,能够遗传下来则是稀之又稀,乃至要绝迹。之所以没有被环境淘汰,并且能够遗传下来,则是得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患者有了越来越多被照顾的机会和机遇。(5)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
神经性厌食症又名精神性厌食症,属精神性的进食障碍、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为特征;可以口服对症药物,有利
神经性厌食症,这个除了本身有明显的厌食症状,通常患者还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会再次出现强烈的痛苦情绪,以
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根据你描述的这个症状,有一些心理性的因素,比如长期的心理刺激。焦虑紧张也有可能会
针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医治主要以综合评价医治为基础,抱括心理治疗、鼓励医治、营养医治、药物医治等多种
如果是经过了有关的仔细检查之后,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有关的救治,目前救治的方法也是要针对个人的实
神经性厌食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大约在10%,并且患者在救治期间难度较大。因此要及时确诊,及时救
神经性厌食症是临床诊断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精神心理因素致使的,如果时间过长会引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