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写字发抖

我的手写字发抖

回答: 1次
2015-12-23
病情描述:

我的手写字时发抖做其他事感觉不到,身体各部位都很正常,年龄22,体重60公斤或许有5年了,没有具体发病因素或病因同时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岁以前少见,其发病率,患病率都随年龄而增加,患病后,症状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多数病人发病后即为双手震颤,也有单手震颤,手部震颤,影响精细动作,书写和餐饮.其次为头部震颤,表现为细小的点头或摇头动作,有的病人仅仅表现为头摇,而无手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部分病人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状.本病起病后缓慢进展,症状逐年加重,严重时可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书写等带来诸多不便.但对身体健康无危害,属于病理性良性震颤,一般不出现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个别合并帕金森氏病例外.人体的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协调运动功能.小脑的皮层负责运动的平衡,小脑内部的神经核尤其是齿状核负责人体动作精细调节.小脑的弥散性损害导致平衡障碍和精细调节障碍,出现共济失调和运动性震颤.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将致颤剂注入到预先毁损小脑齿状核的动物脑中可诱发本病,据此推测其机理是致病基因破坏了齿状核神经细胞,导致小脑对人体精细动作调节功能障碍的结果.而特发性震颤除了姿势性震颤外,平衡功能不受影响,也提示只是小脑内部的神经核发生了病变.由于致病基因的破坏只针对齿状核,所以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局限性疾病.根据以上认识,目前西医仍然只能采用对症治疗措施,克克常规药物阻滞?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用各种镇静剂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药物对症治疗,可以暂时减轻症状,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续进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因此,西医对特发性震颤缺乏治本之策.指导意见: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2015-12-23
特发性震颤相关问答
推荐专家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