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肠息肉

回答: 3次
2015-11-20
病情描述:

女,55岁回盲部息肉三年。不便血,有脓液。又下腹疼痛。活动时加重。腹胀,大便还算正常。不太成形,次数正常。又过脑出血,声带息肉病史。问题:回盲有功能,不能手术截...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肠息肉的基本常识?]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肠息肉的发病因素或病因?]
    大肠息肉的发病因素或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常规药物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
    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息肉的诊断依据?]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
    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
    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④X线常规药物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
    ③X线常规药物灌肠可有充盈缺损。
    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
    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直肠息肉: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勾槽,多见于儿童。
    ②肛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
    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
    ④X线常规药物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诊断。
    [肠息肉的饮食调养?]
    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2015-11-20
  • 病情分析: 这种小息肉,如果当时做了病理检查,可能已经被活检夹掉了。
    一般来说,病理为炎性或增生性的,可以不处理,当然更多情况下,患者比较紧张,所以还是处理的多,内镜下电切,APC,电灼,微波都可以,问题不大。

    2015-11-20
  • 病情分析: 息肉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切除治疗为主,效果比较确切,也可以用大剂量生薏仁煮粥吃,或用一些化痰散结的中药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同时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