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足内翻。

关于足内翻。

回答: 1次
分类: 高弓足
2015-04-13
病情描述:

主要症状:我从小就是足外翻,今年6月末做的手术.足三关节融合,外加一个叫不上名字的手术,大意是把膝盖以下的那个腿骨截断,然后往里转了一些.现在已经拆常规药物3周...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什么是足内翻?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足内翻的治疗(潘塞缇方法)本治疗方法对于9个月以内就开始治疗(较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的孩子效果最理想.对于9到28个月之间的孩子,本治疗方法仍然有效,可以矫正全部或大部分的畸形.28个月以后,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大多数的孩子同时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概要1.手法治疗—经过数周的手法治疗,将足的各块骨头整复回接近正常的位置,足的畸形逐步地被矫正.2.打石膏—每次手法治疗之后,足和小腿被打上常用皮肤用药,保留5—7天,以保持足的位置.3.重复步骤1和2直到足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4.为了完全将足部矫形,医生通常会切断跟腱.这个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仅需10分钟.5.支具—当最后一次常用皮肤用药被除去之后,将马上为你的孩子安上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a.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b.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穿戴.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关键部分.即使你的孩子的脚看上去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他们不是每次睡眠时间都穿戴的话,他们的脚也会有可能再转回去,即使是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如此.概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14岁以后.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跖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跖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15°定律).诊断依据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治疗原则1.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2.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跖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运算元次,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3.常用皮肤用药管形外固定矫正:适应于3月—1岁每2—3月更换一次.4.手术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者.术式按年龄而异.(1)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6个月至6岁患儿.(2)足外侧柱缩短术,适应于畸形严重3岁以上患儿,在足内侧,后侧软组织松解术同时,行跟骰关节骰骨或跟骨楔形切除,或行跟骨外侧楔形截骨术.(3)三关节融合术,适应于12岁以上畸形严重之患者.用药原则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特殊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患儿,术后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辅助检查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诊断不难,X线摄片是必备之检查专案;2.如果住院手术治疗,血常规等三项常规检查是必要的,视病儿情况可酌情考虑B项检查.疗效评价1.治愈:足部畸形基本纠正,功能基本恢复,手术后伤口愈合.2.好转:经手法治疗或手术,畸形大部分纠正.3.未愈:畸形无改善.专家提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现此病,应从出生日开始治疗,愈早愈好.早期以手法按摩矫正为主,3个月后需行长腿屈膝常用皮肤用药管形矫形术,1岁以后(现有主张6个月后)需手术治疗.术后需加用矫形支具,定期门诊检查,直至14岁以后,以防复发.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