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与玫瑰糠疹的联系与区别

梅毒与玫瑰糠疹的联系与区别

回答: 1次
2015-04-13
病情描述: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0天目前一般情况:小腹部有浅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斑无任何症状阴茎下面的斑有似烂的现象不过只有两块梅毒检验不明显RPR中间有一小点...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症状看患梅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建议观察几天后进行复查。梅毒症状:患者常在感染后1~13周出现症状,平均3~4周。感染病原体后,一般经过以下几期: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期梅毒以及三期梅毒。感染可以持续很多年,偶引起心脏损害、脑损害、直至死亡。.一期梅毒一期梅毒表现为,常在阴茎、外阴或阴道部位出现无痛性硬结,又称硬下疳,硬下疳也可发生在肛门、直肠、口唇、舌、咽、宫颈及手指,偶尔还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损害常呈单发,偶有数个一群出现。起初硬下疳很小、呈红色并隆起,很快转为无痛性溃疡,这种溃疡不出血,但当受到摩擦时,可流出清亮液体,该液体具有高度传染性。邻近淋巴结也常肿大,但不痛。因硬下疳症状很轻,因此常被忽视,大约一半的受染女性及1/3的受染男性患者未注意到硬下疳。硬下疳通常在3~12周内自愈,以后患者表面看起来完全康复。.二期梅毒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6~12周,表现为全身皮疹。约25%的患者仍可在此期同时有正在愈合的硬下疳存在。二期梅毒可以很短暂,也可以持续数月。即便没有治疗的患者,皮疹通常也可自行消退。然而新的皮疹又可在数周或数月后再次出现。二期梅毒,口腔溃疡很常见,通常累及80%以上患者;约5%患者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约10%伴眼睛炎症。眼睛发炎通常无症状,偶有视神经肿胀,引起视物模糊。约10%患者发生骨关节炎症,有刺痛。肾脏炎症可出现蛋白尿,黄疸可由肝脏炎症引起。少数患者可引起脑膜炎症,如急性梅毒性脑膜炎,可出现头痛、颈强直,有时耳聋。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如口唇及外阴内缘,以及皮肤潮湿部位,可出现扁平湿疣,这些具高度传染性的病损呈扁平形、暗红色或灰白色。毛发常呈斑片状脱落,呈虫蚀样外观。其他症状可有软弱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发热及贫血。.潜伏期梅毒患者在二期梅毒恢复之后,接着进入潜伏期,此期患者常无症状,可持续数年、几十年,甚至患者的余生。在潜伏期的前一阶段,有时可再出现传染性的溃疡。.三期梅毒该期患者已无传染性,症状可轻可重。临床常见三种主要类型:良性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及神经梅毒。当今良性三期梅毒已少见,树胶肿可发生于各个脏器,生长缓慢,可逐渐自愈,并留下瘢痕。这种树胶肿可分布于几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是却更常发生于小腿膝盖正下方、大腿、颜面及头皮,骨骼也可受累,引起深部刺痛,尤其在夜间疼痛更为明显。心血管梅毒多发生于感染后10~25年,引起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这些病变可致胸痛、心力衰竭或死亡。神经梅毒(神经系统梅毒)累及约5%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有三种主要类型:脑膜血管神经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以及脊髓痨神经梅毒。常用皮肤用药:发病年龄为15—40岁,儿童少见。两性受累大致相同。初发皮疹通常为一个先驱斑或叫母斑,约2—4厘米直径,表面糠状鳞屑,持续一周左右,当母斑开始消退时,新的皮损随之出现,泛发躯干、四肢;为橙红色或玫瑰色,相似于母斑的圆形或椭圆形斑,0B5—2厘米左右,称为继发斑或子斑,表面亦有细薄发皱的鳞屑。皮疹的长轴与皮肤纹理相平行,胸部皮疹与肋骨走行一致。皮疹分布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也可泛发全身或限局于某一局部如:颈、大腿、腹股沟或腋窝;还可偶发于眼皮、头皮、阴茎。口腔粘膜损害罕见。3—8周皮疹可自行消退。一般一次发病后不再发生。自觉症状轻度痒感,部分有低热、头疼、咽疼等。临床上根据皮疹的形态、好发部位、排列情况等一般不难诊断,但对于不典型发病要注意和脂溢性皮炎、体癣、药疹、病毒性发疹、银屑病等鉴别。治疗:目的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可口服抗组织胺药,镇静止痒剂;较重者可静脉注射10%常用皮肤用药,严重泛发者可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少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紫外线照射有助于本病的治疗。中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则。

    2015-04-13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