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活检,粘膜慢性炎症

乙状结肠活检,粘膜慢性炎症

回答: 1次
2015-04-13
病情描述:

医生你好,我有慢性乙状结肠炎腹胀,排便不畅,大便变细,有排不尽的感觉.人变得消瘦,有什么方法治疗乙状结肠活检,粘膜慢性炎症吗?同时遵循患者自诉的状况,注意劳逸结...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消化内科)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粘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本病与克隆氏病合称为炎症性肠病。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本病好发于青、中年,我国发病率较欧、美低,且轻型病例多见,但近二十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甚至癌变。因此应坚持治疗,定期追踪。症状表现:1.起病缓慢,多呈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少数突发起病,呈持续进展或暴发性过程。2.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便后缓解。腹泻以粘液脓血便最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伴里急后重。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3.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4.肠外表现:常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口腔溃疡等。5.左下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痉挛的肠管。6.如有并发症则有相应表现。诊断依据:1.腹痛、腹泻,排粘液血便,患者按特异性肠炎治疗无效。2.全身表现及肠外表现。3.多次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发现病原体。4.X线钡灌肠显示肠粘膜颗粒样或结节样,皱襞粗大、紊乱。肠壁呈锯齿状,后期则示肠管变短、僵硬,结肠袋消失,多发性息肉及肠腔狭窄。结肠镜发现病变部位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常附有脓性分泌物及血液。治疗:治疗原则1.对症、支持治疗。2.抗炎治疗。3.免疫抑制剂治疗。4.并发症治疗。5.必要时手术治疗。用药原则1.轻症以口服药和其他对症治疗为主;2.重症除口服药,加静脉滴注给药,加强营养,利于肠粘膜修复;3.效果欠佳,中毒症状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选静脉点滴3-5天,然后口服强的松,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4.直肠病变显著者,可用药物保留灌肠,选用常用皮肤用药,柳氮磺胺比啶,常用皮肤用药,常用皮肤用药等;5.若出现并发症手术治疗。预防常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近二十年来有上升趋势,其症状又极易同特异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肠结核等混淆,因误诊而导致病情拖延,因此对本病应提高警惕,尤其对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对食物过敏者应及时进行肠镜及活检检查。患者应对治愈有信心,平时注意心身愉快,消除紧张,少进食刺激性,过敏性食物,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功能。急性期治疗过后还应坚持长期维持用药。对青少年时期起病,病变范围涉及全结肠有息肉病变者,病程超过15年者,应定期复查,追踪,以防结肠癌发生。

    2015-04-13
细菌性痢疾相关问答
推荐专家
细菌性痢疾医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