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口腔颊黏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请教口腔颊黏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回答: 1次
2015-04-13
病情描述:

我父亲,今年65岁,长期饮酒吸烟,戴假牙10年,5日前于突然夜间吐鲜血约50克。从发病以来每天夜间吐血均在50克左右,白天量少,进食稍热的饮食后即吐血。自觉无任...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病情分析: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像许多恶性肿瘤一样,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得多。事实上,口腔癌的75%是在60岁以上的年龄组中检查出来的。口腔癌的死亡率相当高,5年存活率低于50%。“是什么原因造成口腔癌,医学界至今仍不是很清楚。但临床发现,不被人们认识的口腔健康盲区往往能成为诱发口腔癌的高危因素,比如配戴不合适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组织长期受损。”,这两类高危因素带来的创伤性口腔溃疡长此以往可能直接演变成癌。此外,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烟酒、维生素缺乏等都能引起口腔癌变。假牙与口腔天天“打架”修复体跟口腔作对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与医生医疗技术有关,第二可能是患者不懂得保护修复体。修复体有很多种,固定桥、全冠修复、活动义齿等。路边游医在补牙、镶牙时,采用的材料很可能是伪劣产品,修复体往往不能正常使用,也会出现感染、疼痛等并发症,长期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由于修复体的掩盖,病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预防,等到就医时可能已是口腔癌晚期。活动义齿也容易出问题,一般安置活动义齿时会有卡环,即金属做的小钩子般器材,如果前端很尖也会刺伤口腔壁。还有活动义齿的基托是由金属铸造而成,边缘也可能会锋利。专家表示,哪怕修复体安装稳妥,如果使用者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抽烟喝酒,一样可能引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自身免疫监视能力会逐步下降,老年人佩戴不良修复体后最容易引发口腔疾病。创伤性溃疡引起的癌症胡雁介绍,第一二类危险分子都属于局部刺激因素从而直接引发创伤性口腔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不良的咀嚼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清除牙结石、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所以患者如果一段时间治疗仍不愈合,口腔溃疡底部及边缘出现变硬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而如果是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则无须太过紧张,这类在医学上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烟草致口腔癌已成定论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日者,患口腔癌或其他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维生素缺乏也可致口腔癌。诸如维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医生提醒经常自己查口腔有过镶牙、补牙等经历的人最好经常自我检查口腔,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果发现以下现象,需马上求医,因为这些很可能是早期口腔癌的表现。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4.口腔或颊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5.不能解释的口腔黏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口腔癌大多有癌前预警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黏膜。口腔黏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2.红斑口腔黏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3.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黏膜为最常见。4.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黏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黏膜及唇、舌等部位。

    2015-04-13
口腔黏膜白斑相关问答
推荐专家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